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卷有益】从中国古典名著看《红楼梦》的残缺美

(2014-05-29 14:55:47)
标签:

365

红楼梦

古典名著

思考

随笔

分类: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从中国古典名著看《红楼梦》的残缺美

    《红楼梦》无疑是曹雪芹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然而,这样的瑰宝如雕塑维纳斯没有双臂一样,却是残缺的。后来的人们,现在的红学界,都在猜测曹雪芹在八十回后如何写,而对高鄂的“狗尾续貂”之作不屑。这种不屑其实也饱含着对曹雪芹原作后半部分遗失的一种深深的遗憾。

    不过,与维纳斯的雕塑一般,残缺也许有残缺的美。因为残缺,可以引发人们诸多想象,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去创造无限可能,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空间。如果全本《红楼梦》真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又会如何?是不是就一定美不胜收、艺术价值至高呢?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中国古典名著的创作来看,似乎倒有一种担心。

    中国古典名著中,除去诗歌与史册外,演义类的小说年代并不久远,从元代开始有了散剧,然后慢慢由剧本发展到小说创作。比较著名的是“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都是全本的,只有《红楼梦》是残本,但残本的《红楼梦》却被称为“四大名著”之首。为何一部残本的《红梦楼》能够被奉至如此高的地位?因为从现存的《红楼梦》来看,确实写得非常精彩。

    那么就会引出一个问题,如果另三部小说也只剩残本呢?比如,《三国演义》只保存了周瑜之死以前的文字呢?如果《水浒传》只保存了聚义之前的文字呢?如果《西游记》只保存了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之前的文字呢?个人觉得,《三国演义》的精华在于赤壁之战,是三国中最为浓彩重墨的一笔,其后的文字与情节均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唯六出祁山尚可一读。而诸葛亮去世后的文字,如同嚼蜡,实不敢恭维;《水浒传》中,无论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还是林冲夜奔,还是武松打虎,还是智取生辰纲,还是三打祝家庄……梁山排座次前,可谓节节精彩。而受招安后,无论是征辽,还是征方腊,都感觉差一口气,甚至有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西游记》中,虽然大闹天宫篇幅不长,但绝对是最精彩的篇章。而取经内容占绝对重的份量,但不过就是不同妖怪的同一模式的重演罢了,无非是妖怪贪吃——要吃唐僧肉,或妖怪贪色——硬嫁美和尚。然后孙猴子去救他,而且孙猴子越来越没本事,被一个小孩子都打得三魂出壳,也不知道大闹天宫是怎么闹的。弄不过人家,就去搬救兵。这样的情节不断重复,越看越没劲。“四大名著”中的三部,都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如果曹雪芹再写下去,或者全本重现会是什么样子呢?前段时间看到有人通过判词猜测,说是后来林黛玉在贾府持家,组织家丁大战强盗。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那与顾大嫂、孙二娘有什么区别?最多也就是扈三娘一般,真心想吐的感觉。

    我想,这应该是与中国古代小说家们的创作力有关系的。毕竟,小说在中国历史上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创作力还不够成熟,造成前面精彩、后面拉沓的现象,像一个朝代一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开始写的时候,兴致勃勃,思维敏捷,精彩纷呈。后来越写越难写,越写越难以超越前面的内容。这一点从中国古代戏剧中也可见一斑,《西厢记》、《牡丹亭》最精彩的也都是前半部分,后来一些戏剧都陷入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结局的窠臼。当然,曹雪芹是不可世出的作家,但曹雪芹所生活的时代也并非是中国小说创作水平有质的提高的时代,奇峰突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假若果真如此,那还是残本好,因为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