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里居久了,很少能听到鸟鸣了。尤其是野生的鸟鸣,更难以听到。
近日,回到故乡。无意间听到几声“布谷布谷”的声音,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令人回想,我知道这是布谷鸟的叫声,在召唤人们别误了季节,尽快播种。
其实,在我们老家,布谷鸟并不叫布谷鸟,而是叫作嗰咕虫,也是近似于其鸣叫声的缘故。后来在书上才知道,布谷鸟的学名有很多,比如因为布谷鸟开始欢叫的时候,恰是杜鹃花盛开的时节,所以称之为杜鹃鸟;但因为传说而获名最多的就是关于古蜀皇帝的故事,古代蜀国有位叫杜宇的皇帝,人称望帝,在其即位后,被迫让位于他的臣子,他只好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时时啼鸣,诉说着自己的不幸,所以布谷鸟又叫望帝、杜宇、子规、蜀魄、蜀魂、催归等等。同时,也由此让本来欢乐的“布谷”声中,多了悲伤、哀怨、凄苦之音。古来有许多诗人,都会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所谓之左迁,即降职,李白闻之而咏诗遥寄,实有同悲之心境也,一如其“一为迁客去长沙”之感。
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可能是由于他生长于蜀国的缘故,所以自然受到蜀国文化的影响。而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感受到杜鹃啼鸣的悲伤之意,甚至从感性中从来没有把布谷鸟与杜鹃联系到一起,而是一直把布谷鸟与我家乡的“嗰咕虫”能够紧密地相联系。这也是因为我受到的是家乡文化的影响,从小就对布谷鸟的啼叫声有一种欢愉的感觉。因为布谷鸟代表勤劳,它提醒人们“布谷布谷,割麦插禾”;布谷鸟代表大自然的变化,芒种时节的到来,是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时节;布谷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边人们在地里干活,忙着割麦插秧,而另一边是布谷鸟的欢鸣相伴,而周围绿色相拥,野花烂漫,那是一种多么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因此上,子规啼的凄苦之感,对于我来说,无论如何都没有切身感受的。
我喜欢听布谷声声,因为春风和畅,因为春风荡漾;因为春草萋萋,因为绿柳依依;因为麦香飘散,因为禾苗田田……又闻布谷声,因为这是一种乡音,仿佛带来故乡泥土的气息;因为这是一种儿时的记忆,仿佛带来童年时光的回味。又闻布谷声,让人痴迷沉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