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是一个名专家,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作为“中日友好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曾几何时,专家一词令人景仰。可是现在的“专家”一词,怎么总给人有一种笑话的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专家一词变成了我心中的贬义词。反正只要人家说那个人是专家,我不自觉地从内心里产生一种“吃饭时吃到苍蝇”的感觉。呜呼,此是吾之过?似乎也不是!这个问题,我现在没心情研究,还是让专家们自己研究吧。
刘专家面对中国日前老百姓抵制日货的呼声与行为,表现出相当的理性,而且把抵制日货定性为不理性的行为。我承认,抵制日货确实不够理性,你说的理由也算成立。可是你忘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和平情况下,如果你好端端地抵制人家的产品,那确实不够理性。现在是什么时候?是人家要把我们的领土侵占去的时候,是人家侵略我们的时候,我们理性的前提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时候你让老百姓理性?
刘专家在说起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抵制日货的行为时,表现出来那种腔调,似乎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民也不理性。其实,在特殊时期,抵制别国的产品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只是有时候,这种抵制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有的更表现为国家与政府的抵制行为。比如,美国、欧洲的很多国家,动不动就对中国的产品提高标准,高额征收关税,惩罚性地进行限制进入口岸,还有其他一系列针对中国产品的手段,这是政府抵制中国产品的一种方式。希望刘专家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你是专家,你是研究国际关系学的,希望你们专家拿着纳税人的钱做一点纳税人希望你做的事。希望你在我们的国家层面如何抵制日货方面做点研究,给国家提供可行的方案,否则养你们这些专家干嘛?难道就是专门对付纳税人的?起码我们没看到刘专家有这方面的思考。
对于百姓自发的抵制日货的行为,刘专家别忘了,正是这些百姓在养着你。你对百姓的心声了解吗?你不了解养你的人的心声,难道你专门研究日本人的心声?为他们服务?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百姓的心声是最朴素的,也是最直接的。你要求百姓理性,那你是希望中国国内的人民不要发出任何声音?中国的百姓抵制日货,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一种怒火,我觉得抵制日货已经是很文明的行为了。而且老百姓似乎也只能这样做,只有这种方式。老百姓还有别的方式可选择吗?难道你希望老百姓在家里冷静思考对日关系?冷静思考如何全方位地打击日本的行为?对不起,那是你们专家的事,不是我们老百姓的事,否则,要你们专家干嘛?作为中日友好委员会委员,不是说你就一定要替日本人说话。别忘了,你在委员会中是代表中方的,而不是代表日本的。作为中日友好委员会委员,你真正的任务是让日本人别破坏和平,别破坏友好,而不是责怪我们的老百姓在日本不友好的情况下的一点冲动情绪。如果日本总是这样对待中国,总是想占中国的领土,那你这个友好委员会还能存在下去吗?你的职责完成没有?这是纳税人要问你的,要让你回答的。而不是你倒过头来指责百姓。
从刘专家的言论中,我们起码读到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专家对待百姓心声的态度,是一种没有包容性的态度,是一种责备的态度。你了解中国百姓现在的声音吗?当然,让你理解百姓的心声,那是对你要求过高了。如果要求你尊重民意,那要求就更是过高了。说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何专家一词现在成为了贬意词了。专家们,自重一点吧!真的。否则,“专家”一词就与“小姐”一词没有两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