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二舅”的视频一些不吐不快的话
2022-08-02 10:35:52
标签: 二舅 精神内耗
这几天,网上一个视频火了,又翻车了。视频的题目叫《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我当天就被网络推荐看了,看后深受感动,视频作者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平静诉说了身在农村的二舅,原本是块聪明的读书的料,意外残疾了,他平静接受了残疾的事实,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自强不息和善良坚忍,硬是活成了不一样的人生。作者的本意是,人不应该因命运不公而不停内耗,一直遗憾过去的遗憾,而应该积极行动,以现有的条件,没准就能闯出另一番天地。这个立意对当今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视频看着看着,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大舅。我的大舅也出身在农村,应该比视频中的二舅大30岁左右,早年丧妻,据当时老人说,大舅年轻时很能干,是村干部,经常网上开会,得了眼疾,也没有条件好好治,最后双目失明了。我有记忆的时候他就是全盲的,唯一的女儿在外地工作,他就和我年迈的外婆独自住在住在乡下的老屋。一个全盲的老人,不仅不要人照顾,还把年迈的外婆照顾的好好的。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住段时间,看望两位老人。天好的晚上,他都会摸索着走过隔着一里路左右的窄窄的田埂,到村里和相亲们聊天,大家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商量。别看他什么都看不见,靠着一个收音机,国内外大事都了如指掌,也喜欢和我们这些外来的“读书人”唠唠村子外面的世界。他倒是没有收留弃婴,却也救过一个邻县走过来的,因为家庭矛盾想不开,来到家门口大河要自尽的姑娘。收留她在家住了一段时间,结果姑娘高高兴兴回家了。我印象中这姑娘后来几年,每逢过年还来看望舅舅和外婆。九十年代初,大舅因病去世,我当时刚工作两三年,在上海,没能赶回去参加葬礼,也成为永久的遗憾。他走的时候,外婆还健在,如果他还活着,要百岁了。
因为有了我大舅的对比,看着二舅的视频,一直是感同身受。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细节确实模糊了,就像我诉说我大舅的故事,包括我现在心里所想的没有写出来的,很多细节是不是当年的真实情况,我也不敢肯定,但这又何妨呢?说二舅视频翻车的理由,我看着都觉得可笑,不理解这些人是什么心理!说作者不是外甥,外甥女婿难道不叫二舅?说二舅是小儿麻痹不是赤脚医生打针致瘸的,人家心里都完全放下了,你们还操啥心呢?说二舅残疾证没办下是虚构,早就领过了。我想这点应该是和二舅确认过了,即使没确认是作者或者知情人记错了,这又何妨呢?几十年都过去了,办没办过残疾证对这篇视频有啥本质影响呢?作者有必要有意虚构这个情节去增加二舅的苦难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经历的时空和二舅的已是天壤之别,二舅他不怨天尤人,乐观豁达,脚踏实地,他待人以善、真心孝敬母亲、以身作则教育女儿,一样活出精彩的人生,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有人认为这是卖惨,是消费苦难,那是年轻人不经世事,那个年代这样的事,再正常不过。有人吹毛求疵,“大家来找茬”,那是心存嫉妒,不愿面对内心。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对着别人精心制作的内容指手画脚,我只能说,有人因为视频治好的精神内耗,有人因为视频反而增加了精神内耗,这样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说远一点,人之所以要表达,或通过视频,或通过文字,那是遵从内心的一种呼唤,这种呼唤越强烈,表达就越顺畅,也就越容易让人产生共情。那些无法共情的,你划过就好了,只要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公平正义,你花那么多时间做无谓的质疑考证,不是精神内耗是什么?
以上
看“二舅”的视频一些不吐不快的话
这几天,网上一个视频火了,又翻车了。视频的题目叫《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我当天就被网络推荐看了,看后深受感动,视频作者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平静诉说了身在农村的二舅,原本是块聪明的读书的料,意外残疾了,他平静接受了残疾的事实,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自强不息和善良坚忍,硬是活成了不一样的人生。作者的本意是,人不应该因命运不公而不停内耗,一直遗憾过去的遗憾,而应该积极行动,以现有的条件,没准就能闯出另一番天地。这个立意对当今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视频看着看着,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大舅。我的大舅也出身在农村,应该比视频中的二舅大30岁左右,早年丧妻,据当时老人说,大舅年轻时很能干,是村干部,经常网上开会,得了眼疾,也没有条件好好治,最后双目失明了。我有记忆的时候他就是全盲的,唯一的女儿在外地工作,他就和我年迈的外婆独自住在住在乡下的老屋。一个全盲的老人,不仅不要人照顾,还把年迈的外婆照顾的好好的。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住段时间,看望两位老人。天好的晚上,他都会摸索着走过隔着一里路左右的窄窄的田埂,到村里和相亲们聊天,大家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商量。别看他什么都看不见,靠着一个收音机,国内外大事都了如指掌,也喜欢和我们这些外来的“读书人”唠唠村子外面的世界。他倒是没有收留弃婴,却也救过一个邻县走过来的,因为家庭矛盾想不开,来到家门口大河要自尽的姑娘。收留她在家住了一段时间,结果姑娘高高兴兴回家了。我印象中这姑娘后来几年,每逢过年还来看望舅舅和外婆。九十年代初,大舅因病去世,我当时刚工作两三年,在上海,没能赶回去参加葬礼,也成为永久的遗憾。他走的时候,外婆还健在,如果他还活着,要百岁了。
因为有了我大舅的对比,看着二舅的视频,一直是感同身受。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细节确实模糊了,就像我诉说我大舅的故事,包括我现在心里所想的没有写出来的,很多细节是不是当年的真实情况,我也不敢肯定,但这又何妨呢?说二舅视频翻车的理由,我看着都觉得可笑,不理解这些人是什么心理!说作者不是外甥,外甥女婿难道不叫二舅?说二舅是小儿麻痹不是赤脚医生打针致瘸的,人家心里都完全放下了,你们还操啥心呢?说二舅残疾证没办下是虚构,早就领过了。我想这点应该是和二舅确认过了,即使没确认是作者或者知情人记错了,这又何妨呢?几十年都过去了,办没办过残疾证对这篇视频有啥本质影响呢?作者有必要有意虚构这个情节去增加二舅的苦难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经历的时空和二舅的已是天壤之别,二舅他不怨天尤人,乐观豁达,脚踏实地,他待人以善、真心孝敬母亲、以身作则教育女儿,一样活出精彩的人生,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有人认为这是卖惨,是消费苦难,那是年轻人不经世事,那个年代这样的事,再正常不过。有人吹毛求疵,“大家来找茬”,那是心存嫉妒,不愿面对内心。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对着别人精心制作的内容指手画脚,我只能说,有人因为视频治好的精神内耗,有人因为视频反而增加了精神内耗,这样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说远一点,人之所以要表达,或通过视频,或通过文字,那是遵从内心的一种呼唤,这种呼唤越强烈,表达就越顺畅,也就越容易让人产生共情。那些无法共情的,你划过就好了,只要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公平正义,你花那么多时间做无谓的质疑考证,不是精神内耗是什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