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校长就要像个大学校长的样子

(2012-06-29 17:22:00)
标签:

重庆

网络语言

毕业典礼

八股文

文化价值

杂谈

分类: 时评

大学校长就要像个大学校长的样子

雪里埋

 

又到一年毕业时,大学校长们的演讲再度成为舆论热点。自从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致辞中“潮语”不断,受到师生热捧后,全国各高校的校长纷纷效仿。连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校长的毕业致辞,也被不少网友分别将其体例划分成道歉体、凡客体、网语体。有网友称,如果校长致辞不“精彩”,你都不好意思毕业。

 

大学校长在演讲中能否引用网络热词,这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只要得体到位、适可而止,本无伤大雅、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问题在于,大学校长网语体演讲正在成为一股风潮,滥用现象严重,这就不得不令人忧虑。毕竟,在一年一度、如此庄重的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需要像个大学校长的样子。

 

大学校长在毕业演讲中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至少在两个方面守土有责:一是形式上,对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价值的守护与传承,二是内容上,对美好人生价值、社会理念的指引和坚守。如果网络语言泛滥,对两个方面的责任都是一种伤害。

 

很多人对大学校长前一个责任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网络体的演讲摆脱了千篇一律、冠冕堂皇的八股文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不仅与时俱进,而且也贴近学生的语言和生活,以平等的姿态跟学生讲话,更具亲和力,也更易于被接受。是的,那些八股文形式的演讲,味同嚼蜡,令人乏味,然而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形式可以千变万化,演讲讲成八股文,是水平问题,不是有没有网络语言的问题。要贴近学生,难道除了滥用网语体,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么?仅举一例,胡适当年在北大毕业演讲中告诫学生要“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是说:“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这语言,多么鲜活形象、平易近人。适当的网络语言,可能很活泼,然而泛滥的网络语言,只会显得轻佻浅薄、不成体统。大学校长对语言在内的文化价值,有守护与传承之责,而不是一味跟风,加入到时髦的狂欢。是的,语言总是变化的,然而社会大众才是语言创新主体,大学校长没有语言创新之功,也没有在毕业演讲中推广之责。

 

网络语言的滥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企图用形式的花样翻新,来掩饰演讲内容的平庸。这有违大学校长在第二方面的责任,即毕业演讲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之总结、走向社会之鼓励和期许,应该提供人生价值和社会理念的指引,成为学生们精神上的“光与盐”。固然那些虚与委蛇的伪崇高需要消解,但网络语言的滥用,也消解了真正的崇高,而跌落到庸俗的泥潭。比如,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在毕业致辞中相信学生“通过努力,你们也一定会成为高富帅、白富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则希望学生“要像凤姐那样自食其力”。是的,作为一个毕业生,这都是底线之上的自由选择;然而作为一位大学校长,肩负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之责,如果满足于这样的底线价值观,就不只是个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不妨看看耶鲁大学校长2010年的毕业典礼演讲,他期待学生们“重塑政治”,称“你们作为同辈中受过良好教育的未来领袖”,必须以公民的身份响应时代的号召,乃至“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福祉服务”。不一样的大学校长,不一样的大学精神,高下立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