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也请篮协学习NBA的职业体育精神)
雪里埋
中国篮协日前发出“学习姚明的职业体育精神”的号召,在中国篮球界展开广泛地学习姚明的活动。学习材料中说,姚明是中国体育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但他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智慧、坚韧的职业体育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这篇长文可谓激情澎湃、有血有肉、绘声绘色,对姚明成长历程的点点滴滴都如数家珍。通读之后,我还以为是某个姚明的粉丝写的偶像崇拜文章,没想到却是篮协号令全国篮球界的官方文件。官方文件能够放下道貌岸然的架子,如此和蔼可亲,倒是一大进步,可谓“奇文共赏”。
从篮协发文标榜的“职业精神”来说,本是无可厚非的。的确,姚明不仅有先天赋予的2米26的傲人身材,更有令人敬佩的职业精神和奋斗精神,足以成为篮球运动员学习的楷模。实际上,无论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职业精神,正如白衣天使要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律师法官要有伸张正义的精神,运动员也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中国篮球界,甚至包括足球界、整个体育界,无疑都需要姚明的这种职业精神。
然而在篮协发出这个文件的时候,有个问题却更值得追问:姚明的这种职业体育精神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是否一纸令下,篮球运动员就可以具有姚明的职业体育精神?
必须看到,姚明的这种职业精神,正是植根于美国BNA的职业篮球制度。这是一种充分市场化的俱乐部职业联赛,每个俱乐部都具有完整的市场主体地位,作为行业管理者的NBA协会,也是俱乐部自发联合和选举组成的自治性组织。俱乐部的存在目的,当然就是打好球,赢得最大化的商业利润;而篮球运动员,作为某个俱乐部的一员,当然也必须发挥职业精神,帮助俱乐部取得好成绩,赢得个人的最大化收益。
姚明为什么具备职业精神?因为他要在竞争激烈的NBA生存,要纵横江湖,就必须这样做。比如,姚明在NBA,每天的体能训练如同吃饭,持之以恒,三个赛季之后,体重增加了20公斤以上,而这20公斤里有19.5公斤左右都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因为他的体能教练告诉他: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不这样做根本就无法适应NBA的挑战。
没有这样的职业精神,当然就没有姚明今天驰名NBA赛场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那7500万美圆的五年顶薪合同可不是空头支票。我想,没有人宁愿失去这样的年薪,而不去遵守职业体育精神。那些NBA叱咤风云的明星,从乔丹,到奥尼尔,那个没有这样的职业精神?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国内篮球界的运动员没有这样职业精神。甚至也可以说,在姚明没有去NBA之前,他也很难说有今天的职业精神。只有到了NBA之后,他才真正具备了一名职业球员的职业体育精神。而这样的问题,显然不应该留给篮球运动员去思考,而应该由篮协来面壁反思。
中国篮球虽然实行了联赛制度,然而仍然没有脱离举国体制的桎梏。一方面,联赛的俱乐部并没有获得充分的市场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篮球协会仍然具有浓烈的官方性质,而不是一个行业自治性的市场化组织。从某种程度上说,篮协对于运动员仍然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球员仍然没有获得充分的个人自由,他们还背负着“为国争光”的政治使命。没有在市场化基础的人身自由,运动员的潜能无以发挥,而职业体育的精神也无以生长。
显然,没有真正的市场化的职业篮球体制,也就不可能培育出姚明那样的职业体育精神。这不是一纸学习文件能够改变的现实。即使就个体而言,姚明身上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有超越了职业体制的职业精神,也无法推己及人,产生普遍的示范意义。职业精神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当球员学习姚明,篮协也应该学习NBA的职业体育精神。
前一篇:冯小刚,做人别太“陈凯歌”
后一篇:黄健翔的激情,比职业素质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