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行员不自由,民航业难竞争

(2006-06-20 14:20:53)
分类: 时评
飞行员不自由,民航业难竞争
雪里埋(成都)
 
日前,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属下的7名飞行员欲“外嫁”民营航空,而提出辞职。但东航不予批准,并提出“向机长索赔600万,一名副驾驶307万”的苛刻条件。其中6名飞行员一连五天在东航上海总部以绝食抗议。(见6月20日信息时报、新快报)
 
飞行员与东家闹纠纷,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同样是东航公司,其江苏分公司的两机长于前年提出辞职,最终对簿公堂,法院判决两机长分别支付偿款100万元;西南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辞职,也闹上法庭,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之后,最终庭外和解,达成每人300万元的的巨额赔偿;而国航一飞行员提出辞职,公司更是狮子大开口索要845万元的赔偿款。
 
这些飞行员的辞职,显然都不那么顺利。东家要么是采取拖而不决,要么就是提出天价赔偿,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闹上法庭,不欢而散。几乎很难看到双方按照劳动合同,心平气和、谈笑风声地“好说好散”的。这种局面的根源就在于,目前民航市场上飞行员流动机制的付之阙如。
 
随着我国民航市场的开放,民营航空公司纷纷成立,一个有效竞争的民航市场正在形成。但是,与这种竞争局面格格不入的是,民航人才尤其是飞行员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进而成为制约整个民航竞争市场形成的“瓶颈”。因为民航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各要素市场的竞争,包括资金、设备和人才。就目前而言,民航市场已经逐步向民间资本开放,而各类资本面对的飞行设备也是一个公开竞争的市场;惟有在飞行员的自由流动上,也即人才要素的竞争,还存在诸多体制性的约束。
 
而显然,人才要素市场的形成,对于民航市场的竞争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飞行员的自由流动,就无民航业的充分竞争。
 
由于民航市场的蓬勃发展,飞行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而这些飞行员资源基本都掌控在国有航空公司的手里。现状就是:国有航空公司利用这种先天优势,希图继续垄断飞行员资源,进而使得民营航空公司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民航市场的竞争,由此成为不公平的竞争。可资为证的是:民营奥凯航空成立时,因找飞行员冲击到了三大航空集团,三大集团通过国资委给国务院写报告,奥凯等这个报告就等了4个月,最后等来的结果还是不能流动。而按奥凯的计划,去年内奥凯航空本来要引进6架飞机,但飞行员却只能满足4架飞机的运营需要。
 
按照民航总局、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飞行员辞职,需要首先经原单位同意,解除合同,并由“新东家”参照70万~210万元人民币支付赔偿。这种行政权力强制性介入民航人才市场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尤其是在民航总局、国资委与各大国有航空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其政策的公平性。而事实也是如此,该规定明显对国有航空公司倾斜,而对民营航空公司不利。
 
实际上,飞行员的流动,归根结底属于民航人才市场竞争的结果。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飞行员在民营航空公司能拿更高的薪水,为什么要对国有航空公司从一而终?飞行员的竞争,当然也要遵循“价高者得”的市场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当然,国有航空公司培养飞行员花费巨大,要耗时10年,耗资200万等等,这些都完全可以纳入劳资双方协议,按照市场契约进行解决。但关键是,无论如何,飞行员应该获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流动权利。毕竟,飞行员不是国有航空公司的附属物;而他们的自由,是民航业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