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一一》观后感   影评

(2009-03-12 23:21:30)
标签:

影评

《一一》

杨德昌

人生

哲理

感悟

文化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电影,节奏很平和,有很多的人物,大量的对白,花了两天时间才断断续续地看完它。我很喜欢的台湾导演杨德昌拍摄于2000年,此片延续了他都市题材的电影风格。

 

三个多小时,浓缩了人漫长的一生,就像电影里的台词:“电影发明以后,人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我们在电影中得到的生活经验至少是我们自己的两倍。”

 

导演通过中年男人简南俊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同一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生活,人与社会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看后让人感叹,人生不过如此。

 

电影拍摄手法很写真,整个过程细腻而温和,有很多情节和对白值得你去细细品味,一部能让你反复咀嚼的影片就一定是部好电影,正如《一一》。

 

很喜欢南俊的大女儿婷婷,这个单纯的初中女生眼睛里看到的世界充满了爱和温情。特别喜欢影片中南俊与初恋情人在东京出差时,导演用平行结构同时展现了女儿婷婷的初恋。父亲初恋的回忆,婷婷初恋的经过,两条线索穿插发展。两段感情的相似,仿佛是生命的轮回。恋情发展到后来,婷婷终于明白男朋友并不是真正爱她,于是她换回了恋爱前一成不变的单调校服,将小女孩的初爱随同约会时穿的那条白色裙子收进了衣柜。

 

导演的手法是细腻的,诸多的细节都被他一一点亮,让我们清楚的明白他想要通过细节向我们传递的深层含义。

 

剧中南俊与客户大田之间的友情让我很有感触。人就是这样,成天陪伴在你身边,与你共枕而眠的那个人,并不一定是最懂你的人。生命中不经意会出现那么一个人,虽然彼此很陌生,但你能感受到你们身上散发出来相同的气息,有时仅仅就靠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就能琴瑟相合,这并不限于男人或女人。南俊和大田在一起并不愿意多谈生意,而是谈兴趣谈人生。他们来到酒吧,大田弹奏了一曲音乐,触动了南俊,南俊回去后给初恋情人打了通电话,这首曲子正是贝多芬写给他初恋情人的《月光奏鸣曲》。导演在这个地方用到这段音乐的寓意,显示了他深厚的音乐修养。

 

影片中有很多片段会让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引发很多感慨。

 

南俊在东京和分手后一直未碰面的初恋情人相处了一个礼拜,他意识到,当他努力实现了初恋情人所期望的他的人生时,陪伴在身边的却不是她。他对初恋说:“我从未爱过别的人”,两人虽然都知道彼此是对方的真爱,却无法重头再来。过后,他对老婆说:“你不在的时候,我有机会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突然觉得,要是再活一次的话,好象真的没有那个必要。”通过他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回忆是美好的,但失去的再找回来是否美好依然?换做是我,宁愿将美好珍藏在梦里。

 

最喜欢的是南俊的小儿子洋洋。洋洋读小学,是个老被女生欺负的小男孩,他老冒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爸爸,我看到的你看不到,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

——“爸爸,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后面,这样,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吗”

 ——“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讲你老了。我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听到这些话从小孩子的嘴里说出来,首先是觉得很好笑,接着就是深思。导演用孩子的简单思维烘托了人生复杂的哲理,人生最终是否该回归于简单呢?

 

影片名字充满了宗教色彩,导演并没给过正面的解释,他想表达的意思,一千个人看后可能会有一千种阐释。

 

电影的内容还有很多,每个人物都很深刻,以上谈到的只是我此刻最深的感悟。还有很多经典的拍摄手法我不能一一解读,也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来评价它,但画面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朴实的美,和张艺谋的《英雄》相比,是厚重而不是浮华。

 

杨德昌证明了电影并不一定要靠大制作,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对台湾电影有着巨大的贡献。最近热播的《海角七号》就是他曾经的助理魏德圣的作品,延续了他的风格,继续关怀着台湾本土文化。

 

这部电影绝对算得上是经典,有空大家也去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冷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