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10《心理学*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016-06-22 21:48: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第二章
第三节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
无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它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又可分成经典型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一)经典型条件反射
经典型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普洛夫称这种反射未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型条件作用。
泛化与分化
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一起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之为泛化。
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此现象叫分化。
强化与消退
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如果停止强化,动物已经建立起来的为获得强化物而进行的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不是消极的消失,因为它还可以自然恢复。
动力定型
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映,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普洛夫称此现象为动力定型。
二级条件反射
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二级条件反射。动物越高级,建立的条件反射等级就越多。人类由于掌握了语言,能形成无数级的条件反射。
(二)工具性条件反射
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下,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关系
联系之处:
工具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经典型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型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
1. 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2. 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3. 反应方式不同。
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吧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
强化时程表分为五种:
1. 正确地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不强化,很快就消退。
2. 定必间隔强化。即正确反应不是每次出现均予以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
3. 定时间隔强化。即不管正确反应发生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虽然不容易因不予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不稳定。
4. 不定必间隔强化。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他的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而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
5. 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定长的时间来强化。它也有不易消退的好处,反复重复频率的稳定性也与不定必间隔强化不相上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少在每次做对事后都收到强化,也很少收到定时或定比的间隔强化;而最经常收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三、两种信号系统
条件刺激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条件反射是大脑皮鞥的信号活动。
信号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第一信号,又称现实信号,指的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的条件刺激物。
另一类是第二信号,指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文字。它可以代替第一信号建立条件反射,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据此,可将人的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一)第一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务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二)第二信号系统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