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观点时评欧洲杯足球体育 |
分类: 《城市快报》专栏 |
但凡竞技体育,运动员自粉墨登场被外界所认识的那一刻起,就参与到了一场谁也阻挡不了的新陈代谢中,用不着太久,也就两届大赛的光景,曾经的新锐便会变成老将,有些人老得快些,甚至禁不住这些时日,已经悄然从主流赛场引退了。而每逢大赛各方都格外关注年轻才俊的涌现,亦是因为谁也阻挡不了新陈代谢,只好寄望更多出色的年轻人站出来丰富舞台。
本届欧洲杯揭幕转眼已十来天,赢得最多赞美的是今天凌晨才小组赛最后一次出场过的德国队,各方评价他们很年轻,平均年龄才23.8岁,另外技术细腻、讲究配合、崇尚纪律、攻防转换速度快,已经完全不是大家普遍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由马特乌斯、克林斯曼、沃勒尔、布雷默、哈斯勒等人构架的德国战车。对此德国足协谦虚地回应说:这也经过了一个艰苦的过程。
当年列宁笑话过德国人的死板,说他们即使打算占领火车站,也会先去买站台票,检票之后上月台。德国足球一度同样给人死板的概念,轻易不想改变,总想在修修补补中求生存,这种局面差不多维持到2002年韩日世界杯,德国队几乎凭门将卡恩一己之力杀入决赛,成了被很多对手瞧不上的亚军。那之后,德国人意识到不改不行了,再不能只靠强壮的身体和所谓德意志精神打天下了。
他们的改变之路在哪里?说来跟中国足球现在挑的道儿一样,就是加强青训。从2003年开始,德国陆续建立起了近400个青训基地,补充了一千多名基层教练,近十年间有多达3万名左右的小球员在青训基地里接受系统训练,德国足协不光每年为此投入千万欧元之巨,还与德甲、德乙的所有俱乐部打招呼,待这些孩子在基地里培养到17岁左右,各俱乐部必须从中选优纳入自己的第一梯队。2006年世界杯涌现出的施魏因施泰格、波多尔斯基,以及厄齐尔、赫迪拉等人,都是德国足球庞大青训体系收获的硕果。包括欧足联都赞赏德国足协,说在他们高效的投入、组织、协调下,德国足球建立起了庞大并强大的青训体系,非常令人敬佩。
推己及人,很想知道中国足协言之凿凿、举得高高的青训,十年后能收获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