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年前在澳网赛场遥想过李娜……

(2011-01-27 21:40:11)
标签:

观点

时评

澳网

李娜

体育

分类: 《城市快报》专栏

  第一盘输得让人看不到希望,第二盘挽救赛点并逆转,第三盘把粉嘟嘟的丹麦美妞儿沃兹尼亚奇制服——这是李娜挺进澳网女单决赛的历程,很曲折却很圆满,很艰难却很霸道。墨尔本公园球场那片叫罗德·拉沃尔的场地自1988年建成,在澳网征途中已阅人无数,昨天,它也原原本本海纳了属于李娜的一切。

  2000年,沾一路随行中国女足征战悉尼奥运会的光我曾到过墨尔本,因为久仰澳网大名,所以专门在自己的时间表里腾出两小时跑去墨尔本公园。9月不是上演澳网的时段,公园球场的二十几片场地外贴的是其他一些“小比赛”的宣传,但是置身那个强大的“网球气场”之中,仍逼我浮想联翩,满脑子净是库尔滕、萨芬、桑普拉斯、阿加西,辛吉斯、达文波特、塞莱斯、大小威……耳朵里好像也塞满了他们击球时带点儿金属尾音的砰砰声……这种冥想的效果很令人飘飘然。

  冥想的某一刻,忽然就变得为那么精彩绝伦的澳网战场与中国球员绝缘而苦闷了,当时眼前浮现的“样本”不偏不斜正是李娜。那时候该怎么定义李娜呢?只是个才18岁的湖北网球新星,刚有过WTA巡回赛取胜的记录而已,记得那时还有个跟她一起出道的女孩儿叫李婷,俩人的名字总一起出现,乍一听跟姐儿俩似的。以当年的眼光看,李娜也好、李婷也罢,因为她们身在网球项目的“穷乡僻壤”亚洲地区,所以注定了天生与澳网罗德·拉沃尔战场之间山高水远,这距离可能终其整个儿运动生涯也实现不了相遇。谁知11年后,李娜成了这里的主宰。

  20岁还是新星时选择退役,然后22岁又复出,并一路有点儿自我、更满是坚韧地走到而今。昨天杀进澳网决赛,娜娜姐这一战创造了多少历史、书写了多少奇迹,又为中国乃至亚洲的网球事业贡献了多少惊喜,想必在刚刚过去的黑夜与白天拢共顶多二十来小时里,无数人史海沉钩、搜肠刮肚做过一系列总结。是真的,这个女人不寻常,127日这一天,她配得上所有赞美,哪怕有谁说她那成年累月毒日头底下晒,过早刀刻般留在眼周围的纹路很美,美得宛如玫瑰绽放之际花瓣重叠间深深浅浅的痕迹,大家都会无条件地掌声赞同。

  李娜能再胜克里斯特尔斯,一口气快意地捧杯方休吗?决战来临之前,还是莫要累心地想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为四大满贯填补了“亚洲空白”,如此的荣耀已然瑰丽到炫目,巅峰对决,我们不如放下功利的追求,且跟娜娜姐一起享受初体验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