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大战中抹杀兰帕德进球的乌拉圭裁拉里昂达、阿墨对决中漏掉特维斯越位的意大利裁判罗塞蒂、判定巴西队法比亚诺连续两次手球后破门有效的法国裁判拉努瓦、取消美国打入斯洛文尼亚制胜球的马里裁判库利巴利,还有昨天在西班牙和巴拉圭比赛中超短时间连判点球的危地马拉裁判巴特雷斯……随着本届世界杯渐入尾声,也有越来越多的裁判被球迷们记住、“咀嚼”甚至咒骂。
面对同行们的尴尬处境,中超裁委会讲师、中超联赛评议组成员、前国际级裁判张宝华说,这种时候,他很能理解犯错裁判们的心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裁判很孤独,一场比赛做得顺畅、让多方满意,大家对他们的认可很快就会过去,而一旦裁判出了错,几乎没有人会同情他们,只有大家骂够了、骂累了,骂声才会渐渐平息,其实不仅是有些裁判事后发现犯错向“受害”方表达歉意的问题,任何一名裁判的心里,都会记住那些自认为不可饶恕的错,半辈子都忘不了。对于本届世界杯上那些引起公愤的误判,张宝华也从球迷们可能相对陌生的专业角度进行了解析。
裁判压力不随淘汰赛渐强
日本裁判西村雄一执法了巴西对荷兰的比赛,乌兹别克裁判伊尔马托夫执法了阿根廷对德国的比赛,本届世界杯进行到四分之一决赛的时候,亚洲裁判风头正劲,给人以顶住重压、扛起重任、脱颖而出的感觉,但张宝华说,其实裁判在世界杯上承受的压力,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随着进入淘汰赛也逐渐加重。
——在世界杯上,不管是一场小组赛,还是一场冠亚军决战,对裁判而言,前期程序、模式,包括国际足联裁委会对他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按照裁委会的时间表和要求按部就班推进,一名裁判其实也就完成了他赛前准备、心理调适的全过程。我相信一名业务和心理过硬的裁判,能够在任何一场比赛鸣哨开赛的时候,做到个人状态一致没有明显起伏,不受交战双方的到底是谁的影响。好比乌兹别克的伊尔马托夫,如果大家有机会和他交流,他一定不会说,执法了南非与墨西哥揭幕战、阿根廷与德国的淘汰赛,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而只会告诉你,他赛前准备得更充分,在某些方面更重视,至于到了场上,貌似复杂的千变万化,其实完全可以简单到让规则说话这一条。至于怎么才能做好裁判工作少出错,我们这个行业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叫来自自己的直接经验和来自别人的间接经验都可以总结,但一切教训最好都从别人那里间接吸取。
低级错误把账算到助理头上
对兰帕德越过门线20厘米的进球视而不见,对特维斯明显越位的进球大开绿灯,这种低级得不能再低级的错误发生在世界杯上,任何一名球迷都会觉得乌拉圭裁拉里昂达、意大利裁判罗塞蒂该打回老家去永不任用,对此张宝华解释,国际足联秋后算账,会把账算到助理裁判头上,助理裁判将从国际大赛上消失,“涉案”的主裁判却未必。
——也许球迷都认为裁判是一个合作的集体,要互相照应、互相补台,以前好像还有球迷说过,几名裁判员像说相声逗哏、捧哏的“一场买卖”,实际上裁判这个行业不管是主裁判还是助理裁判,几个人最该突出的不是“协作”而是“分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保证了能将比赛执法做得顺畅。像兰帕德进球被判无效,特维斯越位进球被判有效,这类皮球有没有越过门线、攻方球员有没有越位的判罚,都是助理裁判的职责范围,当时主裁判也反复询问了他们,既然助理裁判坚持了错误的判罚,那事后首当其冲负主要责任的当然是助理裁判。理论上确实存在主裁判跑动到位、角度得当、观察准确时,不认同助理裁判判罚的情况,那无异于维护了比赛的公正、帮了自己更救了助理裁判,但一般情况下,既然是助理裁判的职责范围,主裁判不会“越权”冒险。上面两个有代表性的失误,其实等于在给助理裁判再次强调,在事关越位的判罚上,一定要处理好连续反应的细节,不能失去目标,要做到精神集中跑动保持水平位,在攻方射门的一刹那,一定要全速向底线冲,准确看清门线附件的状况。
乌拉圭的手球到不了道德层面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三天,但是昨天新华社仍然以反攻倒算之势撰文称,乌拉圭队前锋苏亚雷斯用手挡出了加纳队的攻门,是公然践踏了体育道德的无耻行为。对于那些批判苏亚雷斯的声音,张宝华说这个手球根本上升不到道德层面。
——大家都知道,足球场上技术层面的极刑是点球,纪律层面的极刑是红牌,苏亚雷斯的手球,在足球规则里找得到对应的判罚,其实是在领受了技术层面和纪律层面双重极刑的前提下,为球队争取到一次九死一生的机会。这可以理解为是合理利用规则,谈不上道德败坏,最起码这种情况下的手球,比当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今年亨利的“多此一举”,骗过裁判的眼睛换取得分要来得干净。把这个问题说得简单些,其实对裁判来说,攻方手球和守方手球是有分别的。另外顺便再说一个球迷们经常困惑的问题,大家经常看到防守队员在禁区内犯规,感觉情形似乎差不多,但有时候裁判给出的是黄牌,有时候却又变成了红牌,搞不清该怎样区别和认定。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好区分,原则上如果裁判判定防守方犯规时,进攻方是个进攻机会,那给出的就是黄牌,如果裁判判定防守方犯规时,进攻方是个得分机会,那毫无疑问给出的就是红牌。
巴特雷斯错过“一吹成名”机会
极短的时间内判罚了3次点球,危地马拉裁判巴特雷斯通过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巴拉圭与西班牙一战,忽然就成了名人,对于他不歇气的连续判罚点球,张宝华解析说不是给多了而是给少了,在这个过程中,他实际上还漏判了巴拉圭队门将比利亚尔扑倒法布雷加斯时,应该再一次判罚的那个点球。
——大家都知道,球员在场上会得到一些机会,把握住了就能一战成名,把握不住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其实裁判也一样,同样会在比赛中得到机会,比如对场上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否得当、对一些左右战局的判罚是否到位等。乌拉圭和西班牙之战的戏剧性几分钟,可以视作是给巴特雷斯闪出了一个“一吹成名”的好机会,他的3个点球判罚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西班牙队员突入罚球区被守方球员从后面绊倒,他应该给一个鲜亮的红牌而不是黄牌,因为上面提到过,这是一次典型的破坏得分机会的犯规。另外在西班牙队重罚球点球被乌拉圭门将比利亚尔扑出后,西班牙的10号法布雷加斯跟进补射让比利亚尔扑到了,巴特雷斯没有继续判罚点球,这是他犯的又一个错,不知道是没看清还是手软了。设想一下,如果他能掏出那张红牌,再第四次判罚点球,这一气呵成的执法就太完美了,不仅能创造世界杯赛场最短时间连续判罚球点球纪录,还能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
穆宇欣零出场并不出人意料
国际足联每每给出下一阶段的裁判安排,我们都在寻找天津老乡穆宇欣的名字,但凡是能找到他名字的地方,给他安排的工作都是替补,照此情形看来,也许穆宇欣在本届世界杯上要抱憾零出场了,张宝华说,如果小穆得不到机会也并不意外,关键问题并不出在他身上。
——本届世界杯亚足联派出的几组裁判,综合评判和考量下来,穆宇欣所在的这一组,由于之前出现过搭档换人、总执法场次较少等问题,所以在国际足联裁委会那里的“印象分”势必比较低,按照裁委会的计划,他们这一组的主裁判马来西亚人苏克丁如果只被派任务做第四裁判,那么穆宇欣怎么可能有机会作为助理裁判登场?他也只能是被派做替补。至于伴随本届世界杯被热议的执法引入高科技手段的问题,摆在国际足联的案头上算个“大工程”,绝不会草率行事。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项目规则的制定必须保持精准性和延续性,每一条竞赛规则细小的变化或改动,都需要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国际足联负责规则修订的理事会由八个会员代表组成,要想通过一项修订,必须有四分之三票通过才可以在青年比赛中试行,之后再根据试行结果考虑是否真正对规则进行修订,而这具有表决权的八票,一半来自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另外四票则是国际足联统一代表所有的会员国进行表决,也就是说,国际足联不同意的话,任何的提议都将无效,只有在国际足联同意且争取到另外四票里的半数时,足球竞赛规则才有可能得以改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