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裁判马马虎虎能使,足协松口气

(2010-04-23 16:49:22)
标签:

观点

中超

时评

裁判

体育

分类: 体育的事儿,嘛都说

   3月底至今,中超已经连续踢了4轮,被“抽签派工”的新老裁判们,和中超各队一起逐渐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期。首轮吹掉了陕西队有效进球的胡鹏春正在6轮的“球监”中;沪杭之战中判申花越位进球有效的郑炜祥,在领受停工3轮处罚的同时,给绿城主教练吴金贵发短信表示了道歉;头3轮没抽中签的孙葆洁,第四轮亮相之后哨声凌厉,在南昌八一对浙江绿城的比赛里连着发出了两张红牌并判给主队两粒点球;年轻的主裁判马力、胡烨军等人几轮比赛的执法尺度掌握和整体表现还有反复……

    按照非官方统计,前4轮的32场中超比赛,裁判们共掏出红牌10次、掏出黄牌149次,场均次数和客队得牌偏多于主队的状况与往年类似。按照今年新恢复的裁判监督们各地看比赛反馈回来的说法,新老诸位裁判的执法状况并不离谱,那些原来没机会上来的年轻裁判,趁着这次的“乱”上位之后,正在逐渐变得自如和自信。而由刘铁军、冯文强、王恩久、孙葆洁、张宝华5人组成的联赛裁判评议组每周二都碰面,对此前一轮裁判的执法做出评价,对来自俱乐部的书面申诉进行回复,评议组对联赛前4轮的大致印象和评价是大小错误每轮都难以避免,但没有什么“太恶劣”的情况出现,各俱乐部的申诉也比较克制,没有谁特别不依不饶。

评议组回复申诉,

只说谢谢不道歉

    按照中国足协今年的新章程,赛季进行中,没有特殊情况请假的话,联赛裁判评议组的5人,每周二都要到北京的中国足协聚齐,他们碰面的工作内容简单而具体,其一,是把刚进行完一轮中超、中甲联赛派到各赛区的比赛监督、裁判监督,以及主裁判本人递交中国足协的书面报告捋一遍,遇到问题看录像或光盘,讨论之后向足协技术部给出结论;其二,是处理各俱乐部交给足协的书面申诉,在结合申诉条款和当时情况进行研判后,向申诉俱乐部给出书面的答复,并将答复内容一式两份,递交足协备案一份。这和过去只有接到申诉足协才组织评议的做法很不一样。

    “比赛前几轮收到的俱乐部申诉并不多,只有陕西、杭州、广州等几宗,属于‘正常量’,当然这不排除有的裁判在个别判罚上出了错误,但所涉及的球队出于种种原因选择了放弃申诉。”据一位裁判评议组的成员解释,通过几周的工作,在“受理投诉”的问题上,评议组里的几个人已经有了大致的工作流程,一般评议工作是大家一起做,随后的书面回复,则视情况责成专人大家轮流做:“自我感觉因为裁判错判、漏判吃了亏的俱乐部,他们递上来的申诉材料基本都很简明、具体,就是那种一、二、三的分条分项,有几点异议或质疑就提几点,我们评议组给他们的回复同样如此,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们逐条问题的逐条回复。从联赛前几轮处理申诉的情况看,俱乐部提出的申诉,大部分情况下都在理,我们的回复里也会立场鲜明地表态,只要人家提的对,我们就诚恳地认错,是裁判判罚有误。”

    尽管今年有了评议组,裁判判罚环节的问题,中国足协能做到“有问有答”,不像过去那样,只在一些新闻通气会或联赛工作会上公开、集中地进行“批量答复”,但是按中国足协给评议组下达的要求,他们给俱乐部的书面回复,一律只做解释和认定,并没有道歉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使人家俱乐部申诉的条款都对,我们裁判们判罚给人家造成了一些影响或损失,按足协的要求,回复书里也没有道歉的环节。所以我们开会的时候就自己商量了一个办法,在回复的最后向申诉俱乐部郑重地表示一下感谢,最起码谢谢人家监督裁判的工作、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以利改进。”一位评议组成员称,有些新上到中超的裁判很想把工作做好,但经验等方面有欠缺也是事实,他们感觉多数俱乐部在面对裁判出错的问题上还是比较宽容和理解的,所以评议组在处理申诉的时候,也要尽量和对方沟通好。

评议组给裁判找毛病

只“定罪”不“量刑”

    评议组每周二的例会,除了回复俱乐部申诉,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结合比赛监督、裁判监督、裁判个人的报告,给判罚中出现的问题盖棺定论。

    比如本赛季迄今为止,中国足协官方认定的中超首轮陕西中新对大连实德的比赛第83分钟,陕西队赵旭日开出角球,桑托斯将球顶进球门,裁判认定冲撞门将在先进球无效,属较为严重的错判;中超第二轮杭州绿城对长沙金德的比赛第48分钟,金德后卫在对绿城队队员进行抢截时脚下有一个隐蔽的踢对方脚部的犯规动作,裁判员没有做出正确判罚,属漏判点球;中超第三轮上海申花对杭州绿城的比赛第86分钟,申花进球为越位犯规进球,助理裁判员漏判越位,造成进球有效;中甲第二轮上海中邦对广州恒大比赛第41分钟,第一助理裁判员错判恒大进球队员越位犯规,造成进球无效,以及第74分钟,裁判员漏判中邦防守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撞人犯规,漏判点球……这些结论都是由裁判评议组最终给出的,但根据职能划分,评议组的工作截止到给出错的裁判“定罪”便告一段落,随后的“判刑”,就交由中国足协技术部处理了。

    “像中超第一轮出错的主裁判胡鹏春,第二轮出错的助理裁判郑炜祥和负有连带责任的主裁判赵亮,足协都对他们做的处罚,到底是停几轮,相应的章程里写得清清楚楚,只要评议组对错误性质做出了判断,足协技术部抠条款对号入座一点都不困难,裁判本人对此也不会有异议。”来自评议组的声音暗示,本赛季足协安排了他们这个小组每轮梳理裁判执法情况、给每一个问题定性,只

足协几轮过后稳住神

咬定“幼儿园式管理”

    抽签派裁判,连现今已然耄耋之年的中国裁判界前辈老先生们都没听说过,据说前不久在一个民间的老裁判聚会上,大家说起这种联赛选派裁判方式,没多评价它的好与坏,只说开了眼了,不知道这个国际上不仅没有惯例,甚至连相似参考都找不见的主意,是哪位脑容量超级之大的人物想出来的。同时老人家们也同情了一下被拔苗助长的年轻裁判,说现在的中超幸亏是关注度不如早先了、观众少了,否则看台上要是齐刷刷坐着几万人,再鼓号齐鸣、喊声震天,经验少的年轻裁判没经过这阵势,带着主客两队人马往场地里走说不定都会腿软。

    民间的惊讶、怀疑,包括讽刺、挖苦,中国足协的“头头脑脑”们不可能听不见,所以只要有接触的人都能感觉到,在第一次抽签确定了中超前三轮的裁判“值班表”之后,足协的相关领导还是比较紧张的,每轮比赛都非常留意来自俱乐部和“民间”的反馈。然而3轮比赛过后,看到没有什么太出格的事情发生,他们就稳住神了,能腾出手来编排个方案,头头是道地昭告天下,今后将在哪些方面加强工作力度,让裁判们提高再快点、水平再高点。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足协最能拿得出手的安抚民心方案,就是培训,对裁判培训、培训、再培训。

    今年3月初联赛开始前,中国足协曾在集中反腐之后,给所有联赛执法裁判安排了一次德国足协裁判部主任鲁茨的讲座,足协已经向外界做出承诺,在赛季的间歇,还要安排类似的培训,并已初定确定今后每5轮比赛过后,只要时间允许,就把裁判们集中起来一次,作为常规业务交流和加强教育管理,改变以往裁判们单就每个赛季开始前体测、培训只见一面的“旧风俗”。另外鉴于恢复了裁判监督之后,首批11名有丰富经验的退役老裁判,在赛区经常能给年轻的“晚辈”们一些指点,赛后第一时间也能帮助他们按足协的规定复盘,实际效果还不错,所以中国足协已经打定主意,把裁判监督机制也引入中甲,并在上周完成了对第二期10名裁判监督的培训,进入随时待命上岗的状态,等着拿中甲赛场当用武之地。

    足协一系列针对裁判的举措,让某些老资格的现役裁判暗自讥笑为是“幼儿园式的管理”,但一些受惠于新政上到中超的年轻裁判,则由于珍惜机会,显得比较认同足协的做法。他们被“拔苗”上来的同时心里很清楚,如果中国足球没经历这次大动荡,中国足协没经历动荡下的大换血,进而出台了这么多新政,按照以前的裁判管理状态,新陈代谢是很慢的,可能有些人在他们退役前都很难进入中超,或者间或吹一吹中超比赛,也是在无碍大局的阶段,派去做些无关痛痒的“充数比赛”,裁判是个短命的行当,退役的年限卡得很死,一来二去耽搁了时光、消磨了青春,他们做这份营生的希望也就没了。现在以这种不合常理的方式进入中超裁判队伍,虽然由于经验欠缺可能会犯错、受罚,但毕竟等于是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自己努力并且能把握机会的话,很有可能就“行了”,万一不行,也算在实战中被淘汰的,能马马虎虎认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