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体育总局称为“全行业反腐”的行动,刚刚正面冲击中国足协,面对裁判界的传闻,在经过了短暂的沉默之后,韦迪选择了公开承认黄俊杰被警方带走协查的消息属实,并称希望整个裁判界都能以此为戒,可见足协眼下当务之急要做的,是赶快把现有的裁判们也捎进“反腐行动”过一遍“筛子”。
从本月11日至20日,足协将召集一年一度的“赛前培训班”,对参与新赛季中超、中甲、中乙、女足赛事执法的所有裁判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培训班增加了整肃的环节,从11日至14日作为培训的第一阶段,专门进行反腐倡廉方面的教育,从15日起才涉及业务学习和考核。
对参加学习班的大约200名裁判们来说,伴随着月末新赛季的开始,他们每周听电话去赛区的日子又要开始了。严格意义上说,裁判们都不是职业裁判,执法联赛属于“客串”,今年反腐的利刃高悬风声紧,每轮联赛属的3天“裁判日”,就必须格外陪着小心。接下来我们就以一场周日进行的中超联赛为例,系统地描述裁判出任务流程,看上去,足协确实动了脑子盯得挺紧,至于效果怎样,大家就各自评判吧。
去哪儿?赛前3天听电话
一般来说,参与执法联赛的裁判,每到一轮比赛的前3天(周日的比赛,倒推3天就是周四),都会很关注自己手机的铃声,如果铃声响了,来电显示是那串熟悉的中国足协裁委会的号码,那么就是被派到任务了。为了防范裁判名单和执法场次外泄,给有想法“图谋不轨”的俱乐部、教练或者队员留下斡旋的时间,中国足协每轮比赛都要在给裁判们留足安排行程时间的前提下,等得不能再等,才逐一打电话通知每个人他们确切的赛区和执法场次。
在联赛的前10多年里,接到足协的通知后,裁判们必须规划好自己的行程,给总打交道的机票代售点或者火车票代售点打电话,订好去程的机票、车票,再给赛区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请对方帮助预订返程票。那段时间,裁判们的行程开销,都是拿着票根找赛区报销的,往返费用的计算方式很简单,就是去程的所有费用相加乘以二,赛区再以票根为据,阶段找中国足协清账。
最近这两年随着民航实行电子客票,裁判们的行程转而由中超公司负责,在接到足协派任务的电话后,裁判们会第一时间联系中超公司的相关部门,通报自己的目的地和计划的往返时间,由中超公司订好机票后,再通知每个人确切的航班起降时间,到时候裁判个人告知赛区航班抵达时间以便接站,然后拿着身份证直接去机场就行了。而另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为了方便赛区工作,裁判如果选择提前两天到赛区,那抵达时间应该在当天下午6点之前,如果选择提前一天到赛区,抵达时间应该在当天中午12点之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国足协对赛区裁判工作的管理规定》里明确写着,裁判去赛区之前还得保持好身体状态和体能,并把《足球竞赛规则》、《中国足球协会足球比赛严格执法的规定》、《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工作手册》等规章制度好好翻翻看看。料理好身体是必须的,至于研读规章制度,熟能生巧之后往往没人当真。
吃和住,“团队”包干3950元
裁判到了赛区,食宿方面的安排都由负责接待的当地足管中心负责,但开销的多少,足协有严格的标准——中超和中甲执行同一标准,一名比赛监督、一名主裁判、一名助理裁判、一名第四裁判,总共5个人,一场比赛的总费用为3950元。
这个看上去“有整有零”的数字,其实是算出来的。足协规定,每场比赛赛区接待比赛监督3天,接待裁判员2天,比赛监督住单人间,裁判两人一组住标准间,住宿的标准为250元/天·间,这样计算下来,住宿方面的费用应为250×7=1750元。中国足协还规定,比赛监督和裁判的伙食标准为200元/天,以比赛监督3天,4名裁判2天计算,伙食费支出应为200×11=2200元。两项支出相加为3950元。
除了这3950元之外,每场比赛中国足协还会补贴给赛区1000元,作为比赛监督和裁判会议、比赛、往返接送等用度的交通费,再补贴50元,作为比赛监督居住房间的长途电话费开支,实际划拨给赛区用于接待的费用为5000元整。对很多赛区来说,在安排住宿的时候,250元/天·间的标准往往会超,于是也就没办法把各项支出算得太细,只求5000元花到最后别超支就是了。
防作弊,到地方马上交手机
让队员交手机,这是球队每逢关键赛事的通常做法,为了防范裁判们徇私舞弊,按照规定,他们接到任务执法比赛,到赛区的第一件事,也是把手机交上去,交给比赛监督保管,直到比赛结束才能领回。
此外足协还有其他的防范措施,比如裁判居住的房间不开通电话外线,实在有事需要联系,只能到比赛监督的房间打电话,而且必须有其他人在场,还比如一旦向赛区报到,直到比赛结束,这两天的时间里,任何一名裁判不管是吃饭、遛弯还是买东西等等,都不可以单独行动,原则上也不可以会客。前两年曾经有一次,在赛区裁判们下榻的酒店大堂里,听一个“粉丝”问迎面遇上的一位裁判干嘛去,人家礼貌地回答买包烟,当时看有赛区的接待人员同行,这位“粉丝”还自言自语地叨咕“怎么买烟还得找人陪着”,这问题提的显然就外行了,因为假如那天他看见裁判自己溜达出酒店买烟,那这位裁判已经违纪了。
赚多少?一年赚不到48000元
中超联赛比赛监督的津贴是每场800元,主裁判的津贴是每场1600元,助理裁判和第四裁判的津贴是每场1000元,这是中国足协的“死规定”。于是不难算出,假设一名裁判一个赛季做满30轮联赛,同时还都是当值主裁,那么作为“副业”,当裁判能带给他的年收入是1600×30=48000元。
不过这怎么可能呢。首先,中国足协是不大会让哪位裁判轮轮不落飞奔30轮的,一个赛季算下来,谁被派了22—25轮的任务,已经算是多的。其次,助理裁判不说就说主裁判,即使被派了任务去到赛区,那他到底是执法裁判,还是第四裁判,还得比赛当天听通知,“工种”不同,同样一趟差事,津贴就相差600元。再有,裁判津贴并不免税,这笔津贴里到底有多少钱要纳税,中超公司会算清楚了代扣代缴,每个裁判都有一张按要求办理的长城卡,每个月的中旬,中超公司会按总执法场次,把上一个月扣除个人收入所得税后的比赛津贴额,存入每人的长城卡账户,那才是实打实拿到手的钱。如果有什么免税的话,倒是同时发放的每场比赛300元的固定市内交通补贴,这笔钱足额打卡是免税的。
谁吹哨?当天8点地才知道
每场联赛比赛当天的上午9点,是中国足协规定的联席会时间,比赛监督、裁判、赛区负责人和主客两队的领队都要参加。联席会除了通报两队服装颜色、验证球员参赛资格、提示与本场比赛有关的一些处罚及注意事项外,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公布主裁判。
按现在中国足协的运作模式,每场比赛派到赛区的4名裁判中,两名助理裁判的身份,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明确的,区别只是等到联席会上由比赛监督公布一下谁是“一助”谁是“二助”,而另外两名裁判谁是主裁判、谁是第四裁判,不进他们个人事先并不知道,就是比赛监督也不知道。比赛当天早晨的8点到9点之间,也就是联席会召开前的一小时之内,中国足协才会逐一给各赛区的比赛监督打电话,告知他们最终的主裁判、第四裁判、第一助理、第二助理安排情况,由比赛监督在联席会上公布。让裁判们比赛当天才确切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是足协预防舞弊的一个常规招数。
制度是严格的,收入却谈不上丰厚,一旦出了什么错误和纰漏,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处罚措施等着,裁判这份营生说来真不怎么“肥”。历史地看,也许就是因为当裁判和“高官厚禄”、“高薪养廉”一点不沾边,才让某些“有想法”的俱乐部,看到了可乘之机,做了些不该做的交游和攻关。一位长期负责赛区接待的工作人员说,他能保证,到赛区的几天,裁判们绝对是守规矩的、清白的,至于赛场上曾有多少黑哨出现,他不能胡说,如果有,也是俱乐部平时把功夫下到了,或者足协某些领导的想法,裁判早就心领神会,根本用不着临时抱佛脚。
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这么低,也难怪冒出个出类拔萃的好裁判难上加难,除了禀赋使然、兴趣使然,还得摆得正自己的良心,甚至有点不畏权归的斗争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