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城市快报》专栏 |
暴力伤害?血案?这些词显然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显得太过刺耳和血腥,所以说起类似权磊、陆博飞、陈永强的“事件”,足球圈里的人都更愿意用“打架”这个并不十分确切,却比较温和的词语来表述。和不少足球圈里人聊到打架的问题,虽然他们都觉得上述几个例子有特例的色彩,应该都有“前茬”,但是经过、见过的一些事情,仍然使他们很坚决地表示,一般般打架的事,在足球圈里实在太多了,根本没什么稀奇。
打来打去少年时
年轻气盛沾火就着……哥们儿义气拔刀相助……这些说词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真就得看具体情景具体分析了。相声里总说,蹬鞋踩袜子的事情平时谁也免不了,遇上此类事情,双方谁都退一步,自然天下太平,但正是因为有的球员年轻气盛沾火就着,遇事不肯退这一步,而朝夕相处的队友之间谁遇上什么事,别人又肯定责无旁贷拔刀相助,所以有时候发生在球员身上的一些小摩擦,往往很容易快速升级成一伙热热闹闹的乱架。
很多过去的包括现在的职业球员都说,他们是在真正进入一线队打上职业联赛,认识他们的人多了、出名了之后,自己知道顾及面子约束自己,才慢慢很少打架了,之前在青年队,是打架打得最“疯狂”的时候。到游戏厅里玩,嫌别人占了自己想玩的机器打一架;坐出租车,嫌司机绕路打一架;在饭馆吃饭,嫌上菜慢打一架,反正仗着运动员身体底子好,队友兄弟们人也多,大多数球员在十几、二十来岁的时候脾气是很大的,在外面是最不愿意吃亏的,于是与人发生口角、争执甚至大打出手的机会往往很多。
一位退役了的老队员这样说过他懵懂的少年时:“我小时候在青年队,经常下午睡着午觉、晚上看着电视,就有人回来报信儿,说谁谁在外头跟人家打起来了,让大伙儿帮忙去。哥儿几个呼啦都去了,一通折腾打完了跑回来,才想起问问到底是为嘛,有时候懒得问,干脆就不知道为嘛,反正打呗。”像前两年沈阳青年队的几名队员在外面吃饭,过失伤人把素不相识的食客打死,就属于一时逞能付出的惨重代价。
时过境迁年纪大了,知名度大了,大多数球员也就告别了小时候的冲动和狂躁,不过随着知名度的增长,一些人身上的霸气转而又多了起来,因此难免又因霸气惹事。像当年魏群经常在外生事,就是当惯了不吃亏的大佬和替人拔闯的大哥。
酒后失态隐患大
酒精是球员的大敌,这在足球圈里是公认的,不单指酒精会损害身体影响竞技状态、缩短运动寿命,也指酒后会大大增加失态和滋事的危险性。尽管都知道喝酒不好,但大多数球员却都有些酒量,很难真正拒绝酒精的魅力,于是逢年过节或球队放假,和队友、朋友们吃饭喝酒、泡吧喝酒,也是主要的休闲活动之一。用一位点头承认自己几个月前还参与过打一伙“小架”的球员的话说,可能清醒的时候也会因为某些事和别人对打对骂,不过是极偶然的情况,但喝了酒之后,有时候自己就不那么受控了。
天津的球员,向来被认为是比较老实本分、息事宁人的,但酒后滋事的事情,似乎也不能完全避免。早几年天津一支乙级队的两名球员,曾经因为和圈外朋友喝酒聊天,无意中听朋友说起,和单位的同事闹了别扭,一定要替兄弟“出头”,当时就拉上朋友去找“仇家”算账,结果大打出手后对方报了警,这两名球员也被警方拘留,最后还是俱乐部出面,才把他们保了出来。而大约去年,还曾有过一名退役多年的老球员因为在饭店与人不睦惊动了警方,同时把一名专程从外地来看他,当时也在场却从头至尾不明就里,只知道不能让自家兄弟吃亏得帮忙打架的外地老球员,也一起折腾进了公安局。
在外界看来,球员脾气不好的比例比常人要大得多,可在足球圈里,东北球员脾气不好的比例比其他地方的球员要大得多也是公认的。冬训凑在一起,各队的队员之间为抢场地、抢食堂吃饭头一拨、教学赛犯规等等这些小事发生摩擦,挑头的经常是东北球员,在外面喝酒滋事的,也往往是东北球员多。
早几年到大连采访,曾经和当时大连队的一名队员聊到酒后滋事的问题,他说东北人有酒量也好面子所以只要坐在酒桌边,就一定是至少半醉,不可能点到为止。他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说酒后生事不一定是去找冤家对头、情敌对手,有时候哪怕喝完酒走在路上,和谁对了一下眼神,感觉对方看自己的目光不那么友好,都能奔过去和人家理论,一方面后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经常是前一天晚上惹了事,转天酒醒之后,已然什么都不记得,可见醉的程度之深。
打来打去少年时
年轻气盛沾火就着……哥们儿义气拔刀相助……这些说词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真就得看具体情景具体分析了。相声里总说,蹬鞋踩袜子的事情平时谁也免不了,遇上此类事情,双方谁都退一步,自然天下太平,但正是因为有的球员年轻气盛沾火就着,遇事不肯退这一步,而朝夕相处的队友之间谁遇上什么事,别人又肯定责无旁贷拔刀相助,所以有时候发生在球员身上的一些小摩擦,往往很容易快速升级成一伙热热闹闹的乱架。
很多过去的包括现在的职业球员都说,他们是在真正进入一线队打上职业联赛,认识他们的人多了、出名了之后,自己知道顾及面子约束自己,才慢慢很少打架了,之前在青年队,是打架打得最“疯狂”的时候。到游戏厅里玩,嫌别人占了自己想玩的机器打一架;坐出租车,嫌司机绕路打一架;在饭馆吃饭,嫌上菜慢打一架,反正仗着运动员身体底子好,队友兄弟们人也多,大多数球员在十几、二十来岁的时候脾气是很大的,在外面是最不愿意吃亏的,于是与人发生口角、争执甚至大打出手的机会往往很多。
一位退役了的老队员这样说过他懵懂的少年时:“我小时候在青年队,经常下午睡着午觉、晚上看着电视,就有人回来报信儿,说谁谁在外头跟人家打起来了,让大伙儿帮忙去。哥儿几个呼啦都去了,一通折腾打完了跑回来,才想起问问到底是为嘛,有时候懒得问,干脆就不知道为嘛,反正打呗。”像前两年沈阳青年队的几名队员在外面吃饭,过失伤人把素不相识的食客打死,就属于一时逞能付出的惨重代价。
时过境迁年纪大了,知名度大了,大多数球员也就告别了小时候的冲动和狂躁,不过随着知名度的增长,一些人身上的霸气转而又多了起来,因此难免又因霸气惹事。像当年魏群经常在外生事,就是当惯了不吃亏的大佬和替人拔闯的大哥。
酒后失态隐患大
酒精是球员的大敌,这在足球圈里是公认的,不单指酒精会损害身体影响竞技状态、缩短运动寿命,也指酒后会大大增加失态和滋事的危险性。尽管都知道喝酒不好,但大多数球员却都有些酒量,很难真正拒绝酒精的魅力,于是逢年过节或球队放假,和队友、朋友们吃饭喝酒、泡吧喝酒,也是主要的休闲活动之一。用一位点头承认自己几个月前还参与过打一伙“小架”的球员的话说,可能清醒的时候也会因为某些事和别人对打对骂,不过是极偶然的情况,但喝了酒之后,有时候自己就不那么受控了。
天津的球员,向来被认为是比较老实本分、息事宁人的,但酒后滋事的事情,似乎也不能完全避免。早几年天津一支乙级队的两名球员,曾经因为和圈外朋友喝酒聊天,无意中听朋友说起,和单位的同事闹了别扭,一定要替兄弟“出头”,当时就拉上朋友去找“仇家”算账,结果大打出手后对方报了警,这两名球员也被警方拘留,最后还是俱乐部出面,才把他们保了出来。而大约去年,还曾有过一名退役多年的老球员因为在饭店与人不睦惊动了警方,同时把一名专程从外地来看他,当时也在场却从头至尾不明就里,只知道不能让自家兄弟吃亏得帮忙打架的外地老球员,也一起折腾进了公安局。
在外界看来,球员脾气不好的比例比常人要大得多,可在足球圈里,东北球员脾气不好的比例比其他地方的球员要大得多也是公认的。冬训凑在一起,各队的队员之间为抢场地、抢食堂吃饭头一拨、教学赛犯规等等这些小事发生摩擦,挑头的经常是东北球员,在外面喝酒滋事的,也往往是东北球员多。
早几年到大连采访,曾经和当时大连队的一名队员聊到酒后滋事的问题,他说东北人有酒量也好面子所以只要坐在酒桌边,就一定是至少半醉,不可能点到为止。他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说酒后生事不一定是去找冤家对头、情敌对手,有时候哪怕喝完酒走在路上,和谁对了一下眼神,感觉对方看自己的目光不那么友好,都能奔过去和人家理论,一方面后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经常是前一天晚上惹了事,转天酒醒之后,已然什么都不记得,可见醉的程度之深。
前一篇:俱乐部希望队员以血案为戒
后一篇:天津队“最后”的气息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