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金书里回避“泰达记忆”

(2006-08-09 20:01:42)
分类: 专门儿说泰达队,不嫌累
体育名人出书,能跟天津体育、天津足球沾上边、挂上钩的,当属金志扬在2003年,也就是他罹患癌症之前出版的那本《金志扬自述:一路追球》。
没看到这本书之前,凭想象认为,执教天津泰达队的那一年半,既然老金将天津队带到过职业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也是他个人在中国顶级联赛执教的最后一站,在书中,自然应该多用笔墨,安排专门的段落、章节。然而真到一书在手,才发现老金真正洋洋洒洒写来的,还是他执教国安和在国家队的两部分,事关天津的内容,实在少而又少,除了讲到他交出天津队帅印之后返家的一些细节,并由此引入个人理解的家庭、亲情的重要性的话题外,不仅只字未提他最后离开天津时的失意,而且连1999赛季为天津足球制造的辉煌也三缄其口,当然,同样没有被提及的,还有他那句曾经如此广泛流传过的名句:先当天津人,再办天津事,当好天津人,办好天津事。
金志扬从天津挂印而去好几年了,可和他的交情却一直没断,除了隔一段时间通个电话问候一声之外,他生病的时候,专程去北京看过他,前些天他带北京理工大学队来天津答乙级联赛,还去找他聊天,可尽管如此,却一直没有专门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他的书里几乎省略了在天津的这段经历?其实事后平心静气地想想,把成绩、荣辱放在一旁,不管那个2000赛季,是什么让天津队连续11轮不胜,也不提导致金志扬在天津下课的最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老金的确在天津兢兢业业地工作过,他执教天津队时那一本又一本厚厚的笔记很能说明问题,而且在天津这一年半,他就那么一直和队员们一起住在球队的宿舍里,这一点,除了刘春明这样的本土教练不计较之外,其他无论是外籍教练还是外地教练,都很难做到。
思前想后,再回味一下几次谈到他的书,老金的一些说法,似乎就能理解一些他的书里“省略”了“泰达记忆”的原因。也许说穿了,老金是个轻易不服输的人,从天津队下课,他虽是无可奈何的,却也是心有不甘的,反过来,正是这种不甘的心态,导致在天津的执教经历,变成了他心里一种带着遗憾的脆弱的东西,轻易不愿意触及,一旦触及,就可能隐隐作痛。
@@@@@@@@@@@
《一路追球》书摘:有关天津的只言片语
→→无论生活在哪个社会,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要有一个情字。像我这种人,可能算事业型的,但我的体会是,如果你光考虑事业,忽略了家庭,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你的事业很难成功,你最后也将变成孤家寡人。结果事业成功不了,你也没有获得大伙的理解和帮助。
我从天津下课的当天,我爱人和孩子都到天津去接我。儿子说:“爸,没什么。”我爱人说:“你看家里都挺好的,你有什么可担心的?”短短几句话,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是语言难以表达的。当时我心里顿时觉得豁亮了,什么胜负成败、顺境逆境,好像一下都看透了。这有什么呀?你感觉就能闯过这一关,就不会再郁闷。我觉得这就是家庭和亲人的亲和力在发挥作用,这个亲和力是任何其他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我看东西,只要觉得好,就赶紧给抄下来,咱不是高人,能过目不忘,所以我就积累了一些卡片。那一年,我刚从天津下课,百感交集,当时还写了几句诗:忆往昔,球场火爆响起万岁声,看今朝,一败涂地响起下课声。我那时感慨特别多,喊我万岁是这帮人,喊下课也是这帮人,我怎么去理解呢?最后想通了,人生能有几多仇,一江春水向东流,无所谓,看透了。而且人都是得这么走。再看看我记过的一张卡片,上头是那么说的:太阳出来了,天终于转晴了,空气非常新鲜,大地像水洗的一样,特别干净。天色瓦蓝,抬头望去,是那样高。
(抱歉,只有这寥寥几百字,不是我们吝惜版面删删减减,而是金志扬在长达18万字的书里,关于在天津的一年半,就写了这几百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