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科深入农村劳动记
文/木子
身穿迷彩服,
守在机器旁,
好似去战斗,
扪心问一下,
为了吃穿,
哪敢等闲。
昨天吃饭,木子问我诗歌好写不?我说好写啊,这是同桌的庆军正在讲他经历的旅游故事,说完我当场就作了一首诗。
男人吃香
文/汉科
中午和庆军喝酒
他说,现在出门旅游男人吃香
去俄罗斯一个团就三个男的
去泰国旅游五个男人
导游问为什么?
同团的一个老大妈说
男人都在家赚钱呢
他们驴一样赚钱
都是为了我们流水一样花钱
写完,大家哈哈大笑,这就是诗啊?我说,是啊,并介绍了口语诗代表诗人伊沙,并举了他的车过黄河。
司记者的秋天:
文/木子
在官屯,
他有一亩田,
春天播种,
秋天收获,
这两天收黄豆,
金灿灿满地,
老司田间地头忙火着,
身上拈满泥土,
脸上塗了大地的芳香,
滚滚的诗行,
伴着汗水涌上胸膛。
今天木子见我在乡下劳动,就写了一首,这是木子的第一首诗,加油。
今天劳动一天,有些累,我就不写诗了,就重操老本行,写一首本报讯吧。哈哈。
本报讯(记者司汉科)正值十一前夕,本报资深老司机汉科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到阿城农村永安屯劳动,打大碴子。三贴近,捞活鱼,永葆劳动人民本色。通过打大碴子这样的艰苦劳动,使记者更加体会到,只有深入到最基层,才能初心不改,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好新闻。
2019.09.28.
老司收豆子
文/汉科
老司在屯子种了一亩黄豆
丰收了
先是请几个诗人到屯子吃毛豆
不但吃,几个诗人跑到豆地
与豆先生一顿合影
今年豆子长得格外争气
小肚鼓鼓,光鲜亮丽
一副惹人怜爱的乖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