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汉科杂谈 |
从中央大街散步回来,看微信,曾一智大姐在16.34分发一篇微信:
慈母曾一智于今日中午因病去世,感谢所有挚爱亲朋的关心与问候。
遵循遗嘱将不举办追悼、告别仪式,同时也希望不要有任何以她的名义举行的纪念活动。请让她安静、祥和地去天堂,不带任何牵挂。就让她和她的故事、她的老房子们,静静地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春节前,曾大姐给我发微信,说霁虹桥要拆,让我拍几张照片发给她。
之后,我说,节后有时间去看一看她,节后一直忙没时间,今天还想着明天一定抽时间看看大姐,没想到,这到快,她走了,1954年出生的她,才62岁。
曾大姐曾经和我在一个部工作过,是本报我最钦佩的大姐,小黑是一代报业的楷模,是一个有担当的记者,是一个不屈的新闻战士,也是一个文保斗士。黑龙江日报此前没有,此后也不会有这样的新闻战士,她是黑龙江日报的光荣。
向曾一智大姐致敬,向小黑致敬!
这是曾一智在新浪最后的微博:
再见了,霁虹桥!
不知道你还能挺多久,如果逃不脱被拆的命运,就算最后的纪念。
可惜你了,九十一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每天桥下火车呼啸,桥上车水马龙。
有的专家说你是危桥,也没把交通断了;有的专家说桥孔不提高不拓宽,哈齐高铁进不来,可是我眼睁睁看着动车刚刚从桥下驶过。
到底谁在撒谎,为什么不能把你好好留下。决定拆你的人你记住了,我们也都记着。你会流芳百世,他们会遗臭万年
曾一智大姐病重期间许多好朋友去看她,她婉拒,这是他2月8日发来的一篇微信:
各位朋友:千万不要来看我,我不是客气,是由于每次有人来过,我的病情都要加重。这一个星期有两个朋友都是没打招呼就相继直接来我家,结果她们走后我马上剧烈咳喘,上不来气。吃药吸氧都不能缓解,都是整晚不能入睡,只能坐着。实在太痛苦了
2月14日这是曾一智在朋友圈最后的文章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2017年2月14日,当我和近在咫尺的霁虹桥一同从晨曦中苏醒,我发现我和老桥居然都还在支离破碎的状态中活着》。
2010年06月02日人民网采访
她是一名记者,但她更愿意说自己是一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志愿者。为了保护在一些人看来破败、阴郁甚至毫无价值的老房子,她十多年如一日,固执地坚持着。她说,每座历史建筑都是有生命的,看着这些老房子,就像面对自己的亲人。
她,叫曾一智,今年刚从黑龙江日报社记者岗位上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