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看冲绳23:游那霸福州园寻琉球文化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一个人的旅行,用记者的眼睛看 |
冲绳,古称琉球国,建立于1429年,早期的琉球人有一部分就是福建地区“移民”。明清两朝琉球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每次朝贡都从福州港上岸,如今还能在福州南公园找到当时为接待使节特设的琉球馆。
此外,明清两朝还有四位福州人出任册封使,出使琉球对新任国王进行册封。
23日,福建研究琉球历史的专家、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谢必震教授向东南快报独家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872年日本正式宣布琉球群岛为其领土,废止琉球对清朝朝贡和接受清朝册封的惯例。清政府虽有抗议交涉,但已无力改变琉球被日本事实占领。1879年日本将琉球末代国王迁往东京,正式设“冲绳县”,宣告琉球国正式灭亡。日本历史称这一事件为“琉球处分”。日本“琉球处分”设置冲绳县之后,琉球也进入了七十多年的“皇民化改造”。许多有中华渊源的姓氏被强迫改为日本姓。比如影星金城武的父亲、祖父世代是冲绳人,姓氏“金城”为冲绳“秦”姓改来。
二战后期的冲绳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当美军进攻琉球本岛时,守岛日军强迫琉球人跳崖自杀,或干脆打死琉球人来应对琉球食物的缺乏。这次战斗使琉球人口减少四分之一,大约26万人被日本人所杀。琉球王宫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国小力弱的琉球文化从此被日本文化改造成零,积累的文化家底尽数丧失,这一惨痛的杀戮之恨成了琉球人永远的痛,至今让他们难以平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