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建绿地广场一定要拆除百年俄罗斯老建筑吗?

标签:
果戈里商城宋体老建筑老房子杂谈 |
分类: 记者的眼睛 |
哈尔滨建绿地广场一定要拆除百年俄罗斯老建筑吗?
文/摄影 汉科
我们都知道,哈尔滨是俄罗斯风情比较浓郁的大都市,有东方莫斯科美誉,就是因为有了俄罗斯人留下的老建筑,但是,近几年,这些有着文物价值的百年老建筑却在城市商业化浪潮中应声倒下,每每看到这些都会让哈尔滨市民添堵。
近日,记者在上下班的途中总是看到,哈尔滨市南岗区民益街与果戈里大街的一片棚户区要拆出还绿,在要拆除的建筑的墙上总能看到,“建广场是欺骗”,“反对强迁”等字眼,让人感觉到这又是哪个开发商买通了政府,相中了这块居闹市中心的宝地。
7月11日早,记者在拆房还绿前进行了抢救性拍照,以便为后人留下资料。
记者在拍摄中了解到,这一带原是哈尔滨铁路局的家属房,后来交给了市政府。其中有不少是百年俄罗斯老建筑。其中处在民益街和果戈里大街交口处的这一栋高大,壮观,保存依旧完好,据房子的住户介绍是当时中东铁路局的俱乐部。
在建筑街与银行街交口处有一个独栋的平栋掩没在一片破棚子里,一个邻居的老大娘介绍说,这是当时的一个铁路所的所长的家属房,记者看到,这栋房子保存完好,门梁上的木雕仍然清河可见。记者查一下,荣市区共有十个百年俄罗斯老建筑,一个日本三层楼,其中,果戈里大街临街有三个建筑,建筑街一侧有三个,民益街有二个,银行街有二个,形成合围式,与周围的水泥森林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不协调又显得孤傲。
即使不拆除这十栋老建筑,也不影响还绿,因为,这十个老建筑并不处在小区中心,把它们保留下来,反而会成为绿地中的一道风景线。
记者始终怀疑这里是不是有猫腻狗腻人腻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借还绿之名行开发之实,因为这是南岗唯一一处处在商秋林商圈中心的黄金地带,开发商看着不眼红,上帝都不相信。
不较真不知道,一较真吓一跳,在果戈里大街一处的住户对记者说,他们还绿是假,搞开发是真,开发商也太不地道了,一平米才补尝一万元,而且异地安置,果戈里大街是特一类地区,就是现在每平也得两万。
我这里复印了他们报批的文件,报国家住建部批的是绿地,而我们得到另一个市政府的文件,是建欧洲商城的文件。
记者从规划的欧洲商城图看,这里确实还了绿,既然还绿为什么要拆除百年老建筑呢?
百年建筑的住户告诉记者,建商城是在荣市区四周建高层,一楼是商城,中心还绿,这样的绿地,明眼都知道,是假借还绿之名,搞开发,要不对上批不下来,对拆迁户也对付不过去,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鬼把戏。
记者就纳闷了,即便还绿,是还开发商的开发的小区绿地还是公共绿地?合围在中心的小区绿地会是向公共开放的绿地吗?让人怀疑。
在城市声声呐喊改造棚户区的时候,有多少棚户区的老建筑,老房子,有价值的文物倒了下去,变成了一份不值的瓦砾。
中国现在的城市已经是千孔一面的火柴合子,老建筑,老房子是活的历史文化,是不会说话的老人,正像我们的社会不应该没有老人一样,一个城市割断了历史的脐带,我们的文化将何以继承,一个社会要把老人都杀掉,我们何以承接祖宗的香火?
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和开发商屡屡勾结,向老建筑开刀?因为老人不会说痛,不会喊冤,因为老人处在闹市繁华的扎眼地带,因为,开发商屡屡得手的贪婪之欲。
老建筑声声倒下的最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体制,罪魁祸首是公姓体制,如果土地姓私,如果房子姓私,如果像国外那样,个人资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你还敢随便下手吗?
因为房子脚下的土地是公姓,因为房子你只是承租了70年,政府有权,什么时候想收就会假借各种名堂收去搞开发,开发得利,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形象工程更是一届政府的面子工程,什么拆迁户的权益,什么老房子的呻吟之声,那本是小菜,何足挂齿。
我劝那些为什么老房子呼吁的专家,学者,记者之流,呼吁是必须的,要不这些老人更是没人管的弃儿,但是千万可别当真,气大伤肝,我们还得好好活着。我们所能解决的只是抢救了一些人家无伤大雅的破房子,真正想开发的地段儿,怕你也挡不住。
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下,老房子的命运不会好到哪儿去,它们还会倒下,还会呻吟,还会退出并变成瓦砾,什么时候老房子的身份变了,不在姓公了,它们的好运也许来了,但到那时,老房子也许所剩无几。
可以看出原控规是一百米的高层,后调整为绿地,但绿地只占30%让人不解。
上面的标语有意思,依的是那家法,在什么阳光下强拆不太明白了。
仅存的日本楼,面目全非,问一些当地的住户都不知道当年是做什么用的,不过,不是一般的建筑。
俄罗斯建筑八号,
据说是一个铁路所的所长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