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不动的丹顶鹤,在向谁诉说?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在黑龙江 |
扎龙我来了三次,第一次是为了写湿地,呼吁我们善待湿地,救救湿地,那时在2000年8月,报社挺重视,单派个车拉我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转了一天。回来后,在报上发一篇约6000多字的深度报道《扎龙湿地着火了》,后来,这篇文章反映很好,还获得了新闻奖,后来我出书,以《扎龙湿地在哭泣》为题,收在《记者的眼睛》里。文章深刻地指出,扎龙湿地已经岛屿化,由于上游乌裕河不断地拦河修水库,原本的湿地已经干涸和沙化,湿地消失是早晚的事。
第二次来是学冬站长在齐站,我陪日本新泻日报的记者酒井香小姐去扎龙看鹤。那时我就感觉扎龙的鹤不对劲了,扎龙人把原本候鸟一族的鹤,人为地圈养起来为人民服务,这让原本向往蓝天湿地的老鹤们很无奈。先有湿地而后有鹤,有鹤才有保护区,保护区是为了鹤的自由而建立的,但现在鹤们却进了大笼子里不自由了。整个良好初衷给整反盆了。
所以,这次来拍鹤是早就有的想法,就是看看这些被圈养的老鹤们被人类祸害成啥妈样了。
去扎龙的路上比10年前敞亮多了,有了旧貌新颜的感觉。明显感觉车多了,游客多了,门票也管得严了。大华说,现在不比以前了,那时,我们这些摄影人说进就进,拍鹤的色友们也多。现在门把得严了,我们也很少来了,现在的门票与扎龙村分成了,村民站岗看游人,没法逃票,这让齐市拍鹤的色友们很不满。吃水忘了打井人。
大华开车拉了我们四人,好说歹说,也买了二张门票,妈的,当初不是我们像三孙子一趟趟跑来拍鹤宣传你们,能有今天吗?
到了景区内,汉科看到,近管冰天雪地的,载重车在保护区跑来跑去,大华说,正在建设的是一个重新规划的大景区,比以前气派多了,大华说,从让鹤回归自然的角度看,这样大规模兴建,是一种经济利益行为,对鹤没什么好处。
放鹤时间到了,汉科拍得很失望,这些鹤由于常年关在圈里,没了野性,体态胖了,飞不动了,象征性的掠草皮飞一圈就不飞了,有的干脆谁也不尿,就是溜达散步,鹤们已不怕人,有时人与它们拍照,好像还学会了配合,有的老鹤在土堆上看着南飞的方向发呆,可能想着那些飞去的哥们,有的在原地打打膀子,就有点喘了。大华说,鹤们已经习惯在这儿过冬了,就是放出来让它们飞,老鹤们也飞不到南方了。
由于长时间关着,鹤们学会了饭来伸手的习惯,已经不会找饭吃了。
草原和湿地对它们只是美丽的原野和梦中的家园。
老鹤们在大罩子里圈着整天憋屈死了,放风时间到了,可下出来拍啦两下膀子。
对鸣一下吧,这种大叫还是很开心滴,是巴是?
试着飞起来,好久不搞这个动作了,有点忘了。
我踢了一脚,想抓拍一个飞的瞬间,但老鹤不配合,就是不想飞。
有时,色友们也很无奈,这些家伙想要飞的感觉,但是,我们总是被圈着,飞不动了。
本来,我是怕他们的,但是长了,反而成朋友了,处得和哥们似的。
有的老鹤在土堆上看着南飞的方向发呆,可能想着那些飞去的哥们,
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