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冰雪记忆
标签:
任仲夷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雪节广州人文化 |
分类: 散文散记 |
一年一度的冰雪节5日在哈尔滨拽开了大幕,这一天是冰城人的节日,全市放假,但冰城人不会出去,还会在家猫冬,南方人会赶来看新鲜、凑热闹。
早上上班,奇怪了,大街上,往日,车堵的噔噔的,今儿个没影了呢,按常规去等车,结果没等到,路人说,你们的通勤早蹽了。只好坐大汽。
冰雪节,之意,就是两块,一冰,一雪。冰,两地儿,一个当年冰的发源地——兆麟公园,例行的冰灯游园会。一个是江北的冰雪大世界,雪,这几年都集中在太阳岛雪博会。磨一年,在哈尔滨的火车站和主要街道象征性点缀点冰雕之类的干活。今年,主要街道也都干活不少。
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是1963年月2月7日在兆麟公园搞起来的,有意思的是,当时的门票,大人5角,小孩3角,现在怕是不得了了,大人快干到200元了吧?原是百姓游玩的去处,现在变成了商业旅游,市民怕是想去也花不起了,游客呢,花不起也得花,一辈子还能来几次,贵就贵吧,当请领导了。
搞起冰灯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当时的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他是首倡者和践行者。当时,他到广州开会,发现广州人并不猫冬,公园里举办花卉展,把广州人的热情都喝了起来了。他受了启发,哈尔滨能不能也让市民并总在家猫着?滚出来,溜达溜达?
邻近春节,有一次他在香坊区检查农贸市场,晚上的时候,当走出自由市场时,任仲夷蓦然发现,路边一户居民家门前有一点微弱的亮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个老太太蹲在路边,面前摆放着个用“喂得罗儿”(上粗下细的水桶)制成的空心冰坨,中间插了根点燃的蜡烛,成了一盏冰灯。把这玩意儿搞大了,不就火了吗。他灵机一动,来了鬼点子。
其实,在东北的农村,这种图喜庆的玩意到处都有,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勾当。
于是,和市里有关部门串联,在兆麟公园就举办了这么个冰灯游园会,一下火了,冰城人都跑出来看热闹,据说,消息传出,全城轰动,群众扶老携幼,呼喊着“看冰灯去啊!”一时万人空巷,盛况空前。第一个晚上就涌进近5万人,连盲人也进场用手摸“看”冰灯。
后来,冰灯游园会整大扯了,就搞比赛,让参赛者想奇招,整奇景,这样中小学赛,成人赛和有国际赛,年年搞。再大了就搞个冰雪大世界,第一届冰雪大世界在松化江上搞的,也是第一次走市场化,让企业家掏包包,那一届报道我参加了,后来就移到江北松化江大桥左侧,一直到现在,大概也有十多届了吧。
我比较看好太阳岛的雪雕,雪比较柔,也比较光亮,好做,受看,尤其白天带着游人,在那个小雪屋前亮个pose,挺那个的。
雪雕不像冰雕,质硬,剔透,做出来少立体感,只好借助各种色彩的管灯,所以看冰雕一定要晚上去,晚上去看,迷宫一样的世界,天堂般的感觉,就会让你忘掉不少,比如,自杀、失恋、变态什么的。不过,晚上的票价较白天也贵不少。
雪雕也年年搞比赛,市赛、省赛、国际赛,每年也总有那么一拨人年年参加,也都是圈内人士,今年他不得奖,明年也会轮到他的,儿子中学时,我也年年领着去参加,也得过名次。
给一大块雪,把想像的雕刻的图案整吧上去,先是铲去外雪,后来就小心地做头做脚做脸做屁股什么的,一般地,做好一个雪雕要三天左右,模样出来了,就要好好打麿。有时,冻得丝哈的,就直跺脚,有时,也参与进去,帮着打打外围。
有几年,没去看冰雕雪雕了,那些年,在哈尔滨记者站当记者,年年参加,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儿,后来,有朋友远方来,不得不陪,外省人拍手叫好,大喊绝了,我还是没啥感觉。
今天想去了,琢磨一下,去也没啥劲,也就没去。
所以,就去了松化江边转一转,见江边有一片小景致还算热闹。就凑了过去,拍些童趣,这样的感觉小时候常有,抽个尜,打个爬梨,玩个骑马,坐个雪地摩什么的。
我在这样的冰面上站着、看着,拍着,不时看着摔倒的孩子也觉得好笑,恰如回到从前,在这样的心情下,心情自然得到改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