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远行(三):巴盘屯,把简单当快乐
(2010-06-28 17:51:30)
标签:
酱面西红柿酱大山退休老人王小慧意大利旅游 |
分类: 一个人的旅行,用记者的眼睛看 |
四海为家浪迹天涯这也是另一种自由
1995年我去意大利南部,只有几天时间,但对我一辈子都有影响。意大利南部很贫穷,但我看到人们在贫穷之中也生活得很快乐,由衷地快乐,无论是村妇还是小贩,都可以轻松地享受爱情、友谊和简单的生活,也许他们每天只吃相同的西红柿酱面;一个退休老人也可以有他的女朋友,这个女人可能只是一个胖老太太,他们一起在阳光下聊着天喝着苦咖啡,日子过得悠哉游哉,没见过愁眉苦脸的表情。相比起来德国人抱怨多得多。我忽然觉得我原先的生活太沉重了,老是在痛苦的漩涡中打转。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当中也有种亲近痛苦的倾向,欧洲不同地区的许多国家的人也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甚至在意大利北部都感受不到南部人的那种“生活之轻”。我深深地被他们的乐观情绪所感染,突然发现旅行能带给我那么多乐趣,从此我爱上旅行。此后那五年时间几乎游历了大半个世界,四海为家浪迹天涯这也是另一种自由,我经常说我要追求我没有的东西,我有的是这种自由,没有的是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如果我要去苦苦追求不可能有的东西那就是不智慧。有时候放弃了就能得到更多。当时觉得失去了很多,经过一段时间后想法会改变,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王小慧访谈:
http://group.mtime.com/abnormal/discussion/114955/
2010年6月中旬,我去了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山里,巴马的巴盘屯,中国的长寿之乡,这个小屯就在大山里面,背后是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秀美大山,一条美丽的盘阳河从小村前流过,小村像一条带子就这样地系在了山腰的小河前,家家三层小楼临水而居,夜晚来临,村里的老人都在河上的吊桥纳凉。
当夕阳沉沉地醉到山后,繁星闹着天空的时候,他们便早早歇息,枕着波涛睡去了。
那天,我是下午到的,无聊地在村里转,就寻找百岁以上的老人,我要用我的相机尽可能地拍到生活在这里的百岁老的生活状态和面部表情。
这是一个几乎停摆了时间的村子,看到老人在屋内摇扇纳凉,巴马狗(一种当地人养的那种小眼睛、小耳朵、大脑袋的狗,我叫它巴马狗,一路上见到好多)也无聊地趴着。
巴盘屯是世界上长寿之乡,不大的小屯,就有7个百岁以上的老人,至于八九十岁的老人就见怪不怪了。
到了这里你才明白,这些老人为什么高寿。许多专家学者都从空气、水、饮食等储多要素中找答案。
其实,来了你就会感到,他们长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远离现代文明。
粗茶淡饭的生活,无奢无欲的生活方式,包容一切的生活态度。城市做得到吗?
他们身居大山,远离城市,今天这个世界纷纷扰扰与他们何干?
他们没有城市病。一生都在吃野菜、瓜秧,每顿都离不开玉米糊。
那天晚上,我住在黄妈干家,老人103岁,还在做简单的劳动。而劳动是他们一辈子的事,大山里的人,出门必爬山,种田必涉水。
劳动是他们永恒的主题,没有人去刻意去锻炼身体。老人说,一天不让我干活,我身上不得劲。
那天晚上,我住在老人家的二楼,他家的楼就在盘阳河的岸上,一湾水就这样地冲刷着他们家的墙基。我总是把凳子拉到阳台上看着那条小河,它很静,也不张扬,千百来,有多少人间的悲欢它都无声地包容了。
它不懂得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世间人世的更迭,好也罢,坏也罢,好像它都会无声地接纳。
我来到村外一个风车的田园岸边,几个妇女和男人在裸浴,这样的情景在巴马以外的世界已经很少见了,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汉人眼里一定是不得了,他们却没有这样的世俗。
在坡月村的百魔洞,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旱洞,这里常聚一些在这里来居住的北方人,多少人是奔着养生来的。
西安来的张教授告诉我,他来这里已经三年多了,他是专门研究巴马现象的,他说他在大城市居住,什么病都有了,到了无法治疗的地步,后来他来到巴马,什么药都不吃,没事了。
巴马的神奇到底在哪儿,怕是远离城市,远离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是一辆无法停下来的火车,只要你上去了,就永远不会停下来。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现代的城市病就会让你慢慢地死去。如果长寿是几辈子修来的,不长寿是城市人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