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李万县
(2010-05-04 08:07:58)
标签:
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沙龙汉语吉米雷尼泊尔李万县文化 |
分类: 散文散记 |
今天是周末,有一堂课要安排老师讲中国姓氏。另外,今天要来80多个学生参加周末文化沙龙。
尼泊尔女孩普拉蒂巴·吉米雷也是早早起床,点上尼泊尔的吉祥痣,披上纱丽,简单梳洗后匆忙出门,迎着朝阳前往中国老师住地前的草坪,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参加周末文化沙龙的尼泊尔学生。
“上周的活动是野餐,这次是文化沙龙,听说还有不少关于中国文化的比赛和游戏,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吉米雷用流利的汉语和正为沙龙做准备工作的李万县交流着感受。
早上9时,汉语姓氏课按时结束,其他3名老师也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沙龙,快速准备了模拟购物、唱中国歌比赛、用筷子夹花生、画中国灯笼、汉语问路等不同的游戏。
吉米雷学着老师的样子,捏紧筷子夹花生。但对她来说,要夹起花生很困难。看着旁边同学熟练地同时夹起两颗花生,她惊呆了。“输掉比赛,我心服口服,”吉米雷说,“这让我感觉到,不仅要学好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中国的文化。而通过这些活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万县带着学生围成一圈,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他自告奋勇击鼓,热火朝天地和学生们玩起来。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花落在学生手中时,老李和大家一起大叫,让接花的学生唱歌或跳舞。
李万县告诉记者,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是中国河北经贸大学和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合作于2007年6月建立。学院由初创时期的三五个尼泊尔学生发展到现在的600多名学生,由单一的汉语培训项目发展到集短期培训、学历教育、师资培训和各种文化活动等项目为一体的教育机构。
“尼泊尔学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加,我们不但教他们汉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我们要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尼泊尔学生感觉到,在这里学汉语快乐又容易,”李万县说。(何险峰陈乔炎)
转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cn/hwjy/news/2010/03-29/2196337.shtml
和万县认识是在哈师大读研时,我们是同届的研究生同学,他是学教育学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我们交往比较多,没事儿在一起喝点小酒,相互间聊得投机,处得也好。
他的老家是河北的,毕业后分到河北外经贸大学,后来,听同学张贺说,万县一直发展不错,现在也是大学骨干了。
去年,听同学说,他去了尼泊尔办孔子学院去了,就一直关注他,也一直有个愿望,想去尼泊尔他那住几天,拍些那个国家的一些民俗的片子。
祝老同学在国外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