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宏宇 吴岳福 李飞
9月19日,记者一行从双鸭山出发,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口岸。
刚到驻地,听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志权说起水彩画家李士桐的画被俄罗斯官员收藏,记者决定前去探访。
走进饶河县宣传文化中心,李士桐任教的绘画班正是课间休息时间,楼下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李士桐正在教室里端详着一幅未完成的素描。
刘志权向记者介绍他是著名画家时,65岁的李老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我的画在国内、省里都没啥名气,哪敢称画家。”说到通过绘画和俄罗斯人交上朋友,李老来了兴致。
他告诉记者,1997年开始,饶河口岸对俄经贸活动日渐活跃,大批俄罗斯游客过境购物。刚退休的他帮儿子照看一个经营塑料花、小装饰品的商店。看店里有些空地儿,他就把自己平时画的水彩画挂到了店里,没想到很多俄罗斯人不买花了,来了就问画多少钱一幅。“我这个卖花老头也变成了卖画老头。”
有一位嘎丽娅女士,每次来都要买一两幅画带回去。她对李老说:“你画的就是我的家乡,一样的风景,一样的色彩。”李老绘画的风格、色彩和构图,俄罗斯韵味浓郁,深受俄罗斯游客青睐,有的买来装饰房间,有的买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亲人,李士桐的画逐渐在俄罗斯比金市传开。
几年来,李老结交了很多俄罗斯朋友。去年,县外事办工作人员领着一位俄罗斯女士,给李老送来一些俄罗斯巧克力。李士桐愣住了。通过翻译他才知道,这位女士是比金市副行政长官丽扎,几年前来饶河访问,曾来过他的画室。县里把李老的一幅画作为礼物赠送给丽扎,丽扎爱不释手,这次特意前来致谢。
刘志权接过话题向记者介绍,饶河口岸与俄罗斯比金市隔江相望,口岸间最近距离760米。1993年开关以来,口岸接待俄罗斯游客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出入境人数达5万人次。
眼看上课的时间要到了,李老一边和记者握手告别,一边感慨:“爱了一辈子画、画了一辈子画,没想到老了老了却出名了,而且这名还出了国。没有国门的开放,我的画哪能卖到俄罗斯呀。”
眼下,李老正在女儿的帮助下忙着给画装框,布置展厅,筹备10月份举办个人首次画展。最近,丽扎女士又给李老发函,邀请他到俄罗斯去办画展。比起上次收到丽扎女士的巧克力,这份“大礼”更让他乐得合不拢嘴。
|
记者手记
明天
“巧克力”会更多
饶河口岸地处偏远。与地理位置的偏远相反,饶河与俄罗斯民间往来频繁,足球队互访、学生跨国夏令营、绘画比赛、节日和大型活动中俄罗斯演艺人员表演等活动不断,“李士桐”们与俄罗斯人通过艺术交流产生深厚友谊。
只有搭建起最坚固的文化交流之桥,中俄两国人民才能走得更近,友谊才能更长久。据市委宣传部有关同志介绍,双鸭山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谋划,通过有效渠道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俄罗斯。
但愿,不久的将来,饶河的“国字号”艺术家能够得到更多俄罗斯朋友送来的“巧克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