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哥走了

(2009-07-20 09:05:59)
标签:

陈渌

海江镇

老郑

采访

发行

分类: 趣人趣事

    昨天从黑河回哈,闲谈中,说报社的郑亨哲走了,我听后酸楚了好久,也感叹了好久,郑哥走时才52岁,该是男人的黄金年龄,一般人还有许多梦想等着要实现呢,而他真的走得早了点了。是不是应了郑哥说的一句话,他有一次采访时对我说,我父亲和我哥都走得早,我也不会活得太久,日子过一天就好好享受一天吧。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眼前出现了许多与郑哥相处的日子,“日子过一天就好好享受一天吧”郑哥的一生该是没亏着,喝过大酒,找过女人,拼命赚钱,花钱如水,一个与时间赛跑,拼命好好活一场的男人。

 

郑哥病得无声无息,死得也无声无息,就好像这个人压根没来到这个世上。她媳妇与我住一个楼,一直说,想去医院看看老郑,一直忙,没倒出功夫,没想到走这么快,连遗憾都来不及表示。郑哥得的是脑梗,一直在医院,后期病重了,就回家了,听说,换了几个特护,都因为大小便失禁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死的时候,家人和同事没几个去送的,大家是不是都觉得离得远远的,才少些晦气呢。

老郑在单位时,同事评价不太好,在一些采访单位,长了,也有些反映,有时还不受欢迎。

老郑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

我和老郑认识是在1996年10月下旬,那时,我在经济部当记者,部主任让我去讷河市采访马铃薯产业报道,并让刚从副刊部过来的陈渌与我同行,结果一直到火车启动,也没有见到陈渌,后来听说,陈渌上了火车没见到我又下了车,这样在火车上认识了老郑,老郑说他也到讷河去发行,老郑给我的第一眼印像,人长得很漂亮,一脸的宽厚,实实在在,后来的相处,这样的优点始终表现无遗。

不好评价郑哥,他尽管也是记者,但不入流,至少在报社得不到认可,郑哥当一辈子记者,但不会写稿,认识他之前,我不知道他写不写稿,但是从我认识他起,与他合作的数篇稿,他是从没执过笔,他只是把新闻提供给我,我们一起去,他只管喝酒,喝大了,之后倒头便睡,至于采访进行的如何,回来之后怎么写,发不发,他就一慨不问了。所以,在农村报工作期间,由于写不了稿,总编只好让他管通联,负责读者来信和上访接待,他负责那一段,确实帮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我想,至今,许多农民也会感激郑哥的。

农村报记者发行报纸都是包片,每年他所负责的地区都超额完成任务,每年都是农村报的发行大户而受到奖励。郑哥每每与我谈起这些,总是很自豪,说,农村报谁也不行,有的完不成任务,我年年超。

郑哥发行之所以能成为大户,靠的是实在。在下面反映最多的是他敢喝酒。他喝酒的实在是在下面出了名的,有一次我和他去嫩江抓发行,他一句也不提发行事,与当时的宣传部郭部长在海江镇喝了四缸,他喝酒的特点是一口一杯,端杯就干,这套作风,下面没有不服的。有一次到尚志的一个乡下采访,又与别人拼上了酒,惹得那个乡长非要和他一决高下,他喝得眼睛长长了,还喝,结果惹得我不高兴,还把那个乡长好顿批评。长了,我就知道他那个熊样,只要我与郑哥下乡,我是严格限制他的酒量,要是喝多了,我先不高兴。

应该说,他发行是靠敢喝酒拼出来的,拼身体搞发行,我当多年站长有体会,但像郑哥这样拼了性命搞发行,最后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不但报社没表扬,朋友也不认可。

怕是最让人家说不过去的是郑哥的酒了,这让报社的同仁与采访对象都不认可,是不是郑哥喝酒有瘾,我不得知,但是他说回到家,滴酒不喝,郑哥酒量一般,初期认识时还能整个三缸四缸的,后期二缸就高了。他是每喝必多,多之必醉,回不去家有过,找不到门有过,尿裤子也有过,唯独没见过他吐过,闹过,耍过。

郑哥从不把钱看得很重,可能和他的人生态度有关,攒钱有何鸟用,说不上哪天死了呢。所以,他有钱就花,他的钱基本上用在了两件事上,一是请朋友喝酒,二是找女人,打小姐。

别人请郑哥的时候不多,多数情况是郑哥请别人,别人请客是有目的,不会白请,而他请客多数情况是想喝酒,有些人五人六的朋友也没啥大用,就属于狗肉朋友之类的,每次必到。记者这个行业浮躁,被安排的时候不少,找个小姐让记者消遣一下,也是行规了,郑哥也不能免俗,后来,郑哥包了一个大学生,在外租了个房,有一次采访回来,他对我说,有个女人疼真好,回家可以吃个热乎饭了。

郑哥的媳妇总是说,老郑喝大酒找女人真是改不了了,高丽人就这样,我不敢苟同,郑哥与媳妇的感情多年炒冷饭,相互没有关爱,媳妇生意忙,又常年不在家,老郑可能体会不到家的感觉,自然会在外面找女人去取暖。

郑哥平时少言,喝酒时就更少了,喝到最后十有八睡着了,话也就没了。郑哥为人真诚,宽厚,不管多大事,从没见过他发过火,急过眼,郑哥热情,不管谁求他办事,他都会认真去办,郑哥平时麻将玩得精,牌也打得不错,除了喝酒,成为主要消遣方式。郑哥小号吹得好,每到双休日不闲着,总有婚庆公司或朋友找上门去伴奏,小得溜也是一笔收入。

郑哥活得潇洒,他从不再乎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不会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他我行我素,一如既往。这样的生活态度,让他吃亏不少,也是同行对他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

后来,农村报改革,老哥因为不会写稿,加上岁数也大了,结果下岗了,后来,在家待着,心情可能也不好,就病了,后来就住院了,原以为住两天就出来了,结果,一住就没出来,而且走得这么快。

但是,说真的,郑哥的一生是短了点,也确实没太亏着。

 

 

 

 

 郑哥走了

为了写郑哥,我找遍了我当年所拍的照片,没有找到一张完整的片子,这里发的是仅存的二张,这张是郑哥与我到桦川县江川农场采访时的一张背影照片,镜子中的侧身是郑哥。

当时,一个农民被当地公安抓了后毒打造成精神失常(炕上坐的是精神失常的儿子),老父亲告了6年没有解决,郑哥说,老头挺冤的,我们帮一下吧,当天我们坐小面包去的,走一天,这是当晚我拍的照片,第二天去了农场公安局了解情况,当时办案的挺牛,后来,我们去了红兴隆农场局,见了管局公安局白局长,说明情况,并要求他们一周之内把钱给农民补尝到位,并抓紧处理,则否见报暴光,一周后,他们来电话,说问题解决了,农民给补尝了。

 

郑哥走了

这个图片是仅存的一张郑哥一张正面照片,是在依兰收获机厂采访时拍的,可惜没照全正脸,这是是记者采访当时东北农大教授,农机专家、院士蒋亦元先生所留下的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惊讶地发现
后一篇:提提人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