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明明1985年在齐师院俄语系毕业分到富裕县民族中学,当初的想法就是本本分分作一名中学外语教师,直到1992年黑河外贸热把他的想法改变了。那时黑河边贸让全国的生意人都汇到了黑河。曲明明在这股大潮中也跳下海里了,当时他卖了房子,身揣1万元钱来到了黑河。起初,在省技术进出口公司黑河的一个边贸公司做俄语翻译,1996年,他决定自己干,先是在黑河、逊克一带做边贸,1997年,他与人合伙过锡钢片,赚到了第一桶金,共18万,之后,他又做了第二笔水果生意,结果又赔了,1998年,身无分文的他来到克市决心从零开始。
在克市他看到,随着俄罗斯对中国进口蔬菜越来越多,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当地尝试种大棚蔬菜市场一定会看好。在克市这样的有效积温短,日照不足的寒冷地区种蔬菜,在俄罗斯人看来是天方夜谭,但是中国技术工人却种植成功了,这让当地人有些不可思议。到了2002年,克市的蔬菜大棚就发展到了300多个,到2003年发展到了500多个,到了2005年,发展到了1000多个,克市仅种植蔬菜的技术工人就达一万多人。随着克市种蔬菜大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开始为技术工人办劳动大卡,现在,克市的蔬菜技术工作劳动大卡大部分都是由他办过来的。现在,曲明明自己不但种了50多个蔬菜大棚,还代理别人蔬菜大棚300多个,成了克市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
曲明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投入5万元,年产西红柿21吨,收入10万元,去掉建棚、种子和技术工人的费用,一年纯利达到5万元。由于市场前景看好,现在在克市种蔬菜大棚越来越多,并且带动了克市蔬菜批发大市场的繁荣,现在已成为俄罗斯联邦境内最大的西红柿和黄瓜的主产地和批发集散中心,现在曲明明准备把蔬菜大棚向俄罗斯欧洲地区发展,他已带部分技术工人在叶卡捷琳堡一带进行包地种大棚蔬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