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中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都行》写的就是南阳郡不是南阳县!

(2018-05-04 11:37:50)
标签:

躬耕

历史

隆中

三国

诸葛亮

分类: 历史中的诸葛亮躬耕地
  • 《南都行》

  • 唐 李白

  •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南都行》是李白游览当时南阳地区时写下的名篇。他描写的是东汉“南都”南阳郡范围内的风光和历史人物。为什么说他描写的是东汉的南阳郡而不是仅指唐代南阳县呢?从诗中找答案。

http://p3.pstatp.com/large/66bd0000a2a261fa57a0

  • 第一句诗“武阙横西关”。武阙,即武关。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显然这里不属于南阳县,但在东汉它属于南阳郡的范围。因此第一句话就告诉大家,他描绘的范围涵盖整个东汉的南都南阳郡!

  • 第二句“白水真人居”。是指汉光武帝刘秀。刘秀与其兄刘演在南阳郡舂陵白水乡起兵复汉。舂陵白水乡自然不属南阳县,但属于东汉的南阳郡。今天该地属襄阳的枣阳。

  • 第六句“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丽华即殷丽华乃南阳郡新野县人也。“汉女”即张衡《南都赋》所云“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中,发生在汉江南岸汉皋山(即万山)的“郑交甫遇游女”的传说。根据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唐代编撰的《元和郡县志》记载:“万山,一名万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显然这里也属于东汉的南阳郡。该地今天属襄阳市。

  • 第九句”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红阳城”在叶县,即今天平顶山市,而白河湾据说是在今南召县。这两地也都不在唐代的南阳县内,都属于东汉的南阳郡。

综上所知,全诗除了第五句“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是属于南阳县的两位名人外,其余的人物、名胜都不属于南阳县。由此可知《南都行》描绘的自然就是原来东汉南阳郡范围内的风光和人物。

最后一句“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李白想起客居南阳郡邓县隆中的诸葛亮受刘备赏识“三顾茅庐”成就三分天下,而自已年近四旬却无人赏识,不禁由感而发:“谁能赏识象卧龙诸葛亮一样客居异乡的我啊?悲歌长呤愁白了我的头发!”


有人把最后一句解释为“卧龙岗”,那完全是牵强附会,把诗歌当白话文读。如果“卧龙客”指“客居卧龙岗的诸葛亮”的话,那么翻译过来就是”谁能赏识客居卧龙岗的诸葛亮呢?悲歌长呤愁白了他的头发!”是这样吗?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怎么会没人赏识?诸葛亮出山仅27岁,正是“羽扇纶巾,雄姿英发”之时,那有“愁鬓斑”!所以这样翻译完全是狗屁不通,与事实不符。

因此“卧龙客”就是李白自喻是象“诸葛亮一样客居异乡的人”,但诸葛亮有人赏识三顾茅庐,而他自觉才可比卧龙却无人问津,由然发出慨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