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的旋律~~(电视片解说词)
| 分类: 文化论丛 |
军营的旋律~~
——解放军某部文化工作达标纪实电视片解说词
“雄关百二谁为最,
要路三千此并名;
楼头古戍楼边寨,
城外青山城下河。”
在这中外闻名的娘子关,在山峦起伏、群峰叠嶂的山沟里,有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后勤仓库。
41年来,这个仓库在上级党委和首长的领导下,一代代军人在这里默默地奉献着,用倔强的老山沟精神在这里创造着。
如今,这里变了。土窑洞变成了高楼房,荒山坡变成了花果山,乱石滩上建起了蔬菜园,就连这白白流失的山泉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兴建了六亩多养鱼池。
仓库还建起了电容镁厂、养猪场、养鸡场、家属酱油厂和生活服务中心。工副齐全,成龙配套,摘掉了穷帽子。
在仓库业务建设达标的基础上,如今文化工作又在这里起步了。昔日冷清的山沟仓库,如今已是热气腾腾、红红火火的军营。
开展文化活动本来是部队的传统和优势,但前几年却消弱了。文化器材坏了,文艺骨干散了,课外活动的吸引力没有了,违纪现象却有了时间和市场。
疼定思痛,认真反思,坚定了仓库党委、机关落实文化达标的决心。
政委挂帅,政治处主任具体负责,其他几位领导也都主动往文化工作上使劲,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众人拾柴火焰高。仓库的文化活动一下子就折腾起来了。先后建立了“五队”、“九室”,有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宣传队、电声乐队,电视室、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健身室、洗相室、理发室、电器维修室和文艺创作室,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
部队先后投资10万元,安装了卫星接收天线、闭路电视,配发了彩电,购买了图书、棋类、健身、游艺器材和电声乐器等。自己动手,制作了具有仓库特色的娱乐用品,修建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军体训练场。
在城市和平原,建个篮球场算不了什么,可在这抬头是山,低头是沟的山区仓库却非常不容易。这个架在半山腰上的篮球场和草坪,两年前还是一个乱石坡,是去年仓库领导带领干部战士们开山放炮300多眼,运土石5000多立方才垫起来的。这个排球场,也只好见缝插针委屈地设在马路上了。
你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文化活动中心,他成了干部战士们的好去处。山沟仓库比较闭塞,自从有了卫星天线,闭路电视和图书室,就把这个小山沟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了。
这里凭借卫星天线,可以清晰收到三个电视台的节目,看电视再也不用到山坡上旋转天线了。
有了闭路电视就更方便了。你看,后勤首长的讲话和会议精神直接与干部战士见面,看得真、听得清、印象深,一下子把上下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斗室图书装着大千世界。这里是干部战士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
为了满足干部战士求知的需要,部队购买了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普知识等军地两用人才书籍2000多册,订阅报刊杂志60多种。
“书是面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里,官兵们寻觅着自己需要的精神营养。
身在山沟仓库,尽知天下大事。从这里出发,今年又有4名战士考上了军校。
这位志愿兵叫苏锋,是文化中心的电工。在这个狭窄的陋室里,她刻苦自学无线电修理知识,为仓库带出6批徒弟,组装了30多台电视机,为干部战士和当地群众维修家用电器不计其数,被军区评为两用人才先进个人。
正课时间好过,课余时间难熬,再加上干部战士文化素质、个人性格爱好的不同,课余时间“众口难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仓库党委和机关动了不少脑筋。
每周保证一场电影,中间还要从地方借片,放映两场录像,其余时间开放文化活动中心。干部战士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使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有了释放体内多余热量的场所。
在这张台球桌前,没有职务高低之分,不管你是上校还是中校,如果技术不佳,照样是“上等兵”的手下败将。瞧,这位校官还不服气,还要再来一局。
不要惊动他们,观棋不语非君子嘛。看,这两位对手的神情,一个胜利在望,一个苦思冥想,正在寻找柳暗花明的战机。
这里有“洋玩艺”,也有“土特产”,过去只是在电影里看见过,只有运动员才能享受的器械,如今战士们也可以上去操练了,真是妙不可言,乐在其中。不喜欢打球、下棋的人可以在这里玩个痛快。
山里人搞活动离不开山,离不开自己的职业特点。
每年春秋运动会都有登山项目,都有反映军人特点的比赛。这些别出心裁的趣味比赛,干部战士同场竞技玩得多开心啊。
战士们平时搬箱子、码垛、推车的本领,也上了比赛场,又练兵,又娱乐,一举两得。当然,这些炮弹不是真的,否则摔下来那可有生命危险。
军人的行为规范是单调的、严肃的,山沟仓库的环境是艰苦的。但是他们的追求是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人对文化的追求比一般人更执著更强烈。
逢年过节,仓库要举办文艺晚会,组织谈心赏月,观看灯火等。自从仓库成立了电声乐队后,文艺活动就提高了一个档次。今年老战士退伍,演出队就大显身手。
这位排长叫郑荣华,操课训练是严师,舞台表演显风采,几句台词说出了仓库领导和留队官兵对退伍战友的深情厚谊。一曲《驼铃》,表达了留队战友对老战士们的殷切希望。
这些演奏员有勤务连战士,有保管队保管员,还有电话班话务员。平时操枪弄炮、拿撬棍、搬箱子推车、摆弄接线头的手,刚摸到这些乐器的时候,脸发烧、手发抖,不知所措,如今却能熟练演奏出几十首歌曲。
他叫刘超,是连队的副班长,平时少言寡语的小伙子,到了舞台上就成了多面手,架子鼓是他的拿手活,还是仓库小有名气的霹雳舞星和歌手。
在仓库这个清一色的男子汉世界里,演节目最难办的就是没有女性,可经过这位宣传干事的物色、训练和编导他们如愿以偿了。
你看,这位到部队来闹离婚的“小媳妇”,扮演的多么惟妙惟肖,简直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
要知道,他可不是女的,而是卫生所卫生员、专业军士孙克军。他是主动报名参加的,为演好“小媳妇”拜师学艺、绞尽脑汁,下了不少功夫,终于成功了。
一开始,领导还担心没有人才搞不起来,其实人才就在眼前,他们参加分部文艺汇演,还获得了优秀节目奖。
有了演出队,仓库对外文化活动也有了资本。军民共建、军民联欢,成为疏通和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纽带。
你看,新年到了,娘子关电厂子弟学校文艺演出队来部队,军民同台演出。学校师生来了,工厂职工来了,军民欢聚一堂,表达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融洽关系。
在仓库,文艺活动的重头戏,还是每季度一次的歌咏比赛。它代表着各单位的士气、名气,谁也不甘落后。
勤务连人多势众,歌声雄壮;
汽车队指导员亲自上阵指挥;
保管队、修配站人少也放开喉咙大声歌唱。
各单位领导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向前,向前,向前.......”浑厚雄壮,反映了仓库官兵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他们决心,再加一把劲,把仓库文化工作持久深入开展下去,为军旗增光添彩。(1991年8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