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 /文
一、阻塞交通:
纵观现代城市的拥堵状况,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封闭式住宅小区画地为牢,阻塞了城市交通。如同人的血液循环,只有动脉而没有静脉和毛细血管,机体是不会健康的,又如一条河流只有主流没有支流,同样也不能很好地润泽大地、造福于民。而开放式街区路网四通八达,可以大量分流车辆和行人,将大大减少和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二、增加人居成本: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封闭式小区,重复建设很多须由户主承担的服务设施,相关费用也水涨船高,如卫生费、看门费、停车费、各种管网设施和费用等等,各家小区都养着一帮安保人员。而开放式街区,这些资源和功能就可以合理布局,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减少由住户承担的一些费用,降低城市生活成本。
三、虚幻的安全:
一些人认为封闭式小区安全。其实,恰恰是封闭式小区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进出小区大门有门卫、门栏;进出单元楼有门锁、门禁;进出家门有安全门、防盗网,这些似乎固若金汤。无疑,在硬件方面好像是很安全,但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跟坐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建设文明社会,最根本的要依靠人的文明素质,而不是靠层层封闭自己。事实上,没有数据表明封闭式住宅小区,能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由于人们相互并不熟悉,甚至会给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环境保护。换句话说,在一个层层设防的小区里居住,孩子上学都需天天接送,人还能有多少安全感呢?你也总不能永远不出小区吧?
四、颠覆文化传统:
在中国几千年的人居文化传统中,虽然不乏大户富裕人家的高墙大院,但是从总体上都是开放式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是一致的,尤其是农村依然保持着几千年形成的开放式民居。在城市的很多老城区,也都能见到当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著名的北京四合院、老胡同就是典型的例子。封闭式住宅小区只不过是近一二十年市场化房改后出现的一个怪胎。因为地皮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就要折腾、要利润,分割地盘、封闭管理也就毫不奇怪。
五、扼杀城市活力:
一个个封闭式住宅小区,如同一座座独立王国的城堡。首先不利人们的人文交流,如今到亲属朋友家串个门已经不是容易的事,门岗、门禁一关一关的过,还担忧有没有停车的地方,因为你的车可能随时被贴条罚款。二是不利活跃商贸,几乎每家封闭式小区门卫都有警告:“小商小贩禁止入内”。而作为一个城市,商贸活动的繁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活力,而开放式街区,人们可以进行正常的商贸活动和人文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六、不利文明和谐:
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美化绿化、文化设施等要有总体的布局。政府部门的职责就是在规划管理中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公共服务。但在城市建设中,政府把本来应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设施推向了开发商。而开发商物业管理的封闭式生活小区,把本来可以全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独自占有,使居民缺乏“共享感”、“获得感”
,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相关:
2月21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推动城市集约发展。《意见》根据这些年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盲目追求城市规模、大拆大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提出了新的重大举措。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等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