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十大痼疾
一、投机心理。每逢重大赛事,中国队特别关心分组抽签的结果,很怕与强队分在一起,往往以对中国队“有利”、“不利”来评判,并疑心别人做手脚陷害自己。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给队员心理蒙上阴影。
二、球队难定位。中国队到底打什么风格的足球,没有自己的定位,一会儿学欧洲,一会儿学巴西,一会儿又学韩国,始终没有自己的特点。健力宝足球队到巴西留学技术足球数年,回国后却请英国人当教练,球队成了“四不象”,让人贻笑大方。此外,中国队的实力也难以定位,往往大赛之前是强队,决心“冲出亚洲”,但失败之后就成了“二流”,全凭足协领导的需要来定。
三、侥幸心理,疑神疑鬼。中国队在对自己毫无信心的同时,又对别人疑神疑鬼,1997年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队在主场4:2负于伊朗队后,失去信心。其实,当时在客场战胜沙特阿拉伯仍有出线希望,但中国队早没了斗志,与沙特比赛时制定了极其保守的战术。中国队揣测同组的卡塔尔会“放水西亚阿拉伯兄弟”,但结果是卡塔尔把伊朗斩落马下,令中国队后悔莫及,欲哭无泪。
四、未赛先伤。中国队每次出征重大赛事,往往是还未参战就伤兵满营,有时不得不以全部替补阵容出场。在韩日世界杯上,从欧洲回国的绝对主力孙继海半场还没踢完就受伤下场,此类例子不枚胜举。有时明知某主力有伤在身也要其上场,结果可想而知。以其让伤痕累累的所谓优秀球员滥竽充数,为何不让无病无伤的年轻球员冲锋上阵?
五、“恐X症”。1983年年以来,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与韩国国家队队的交锋中,无一胜绩,这在世界足球史上也是罕见的。如今,“恐韩症”未愈,又患上了严重的“恐伊症”......
六、领先不会打。中国队在领先的情况下,往往反胜为败。1985年第13届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上,中国队在1: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香港队2:1淘汰出局,酿成了震惊中外的“5.19事件”;1997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上,中国队在主场分别以2:0领先伊朗队、2:0领先卡塔尔的大好机会下,反以4:2和3:2落败。
六、落后不会踢。领先的时候,难以保住胜果,落后的时候更难以反败为胜。除1981年第12届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沙特阿拉伯队的比赛中,先以0:2落后,最后以4:2反超外,几乎再没有反败为胜的典型战例。
七、“打平即可出线”难出线。中国队在进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征程中,多次遇到“打平即可出线”的良机,但是每次都失之交臂。1992年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韩国打平即可出线,但中国队在10分钟之内便被韩国队连灌三球,被淘汰出局。
八、不思进取。中国队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往往在刚刚看到出线希望时,便不在好好踢球,结果是输球又输人,让对手瞧不起。1988年中国队首次打入奥运会决赛,但其拙劣的表现,被各国体育记者评为“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1996年亚洲杯上,中国队只要与日本队踢平就可小组出线,但中国队心存侥幸,乞求对方打和平球,消极比赛,毫无斗志,结果让日本队戏弄,最后几秒内以1:0喝了自己酿的苦酒。
九、黑色X分钟。中国队多次遭遇“黑色X分钟”,而惨遭淘汰。1989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4届世界杯亚洲区决赛上,中国队85分钟内一直以1:0领先卡塔尔,一只脚踏进了罗马,但没想到在终场前三分钟之内被卡塔尔连入两球,泪洒绿荫场。
十、假球黑哨。中国足球历来假球黑哨不断,甲A甲B被人们称为假A假B,甲A的“沈渝风波”,和甲B的成都五牛与绵阳、亚太与绿城、吉利与中远等许多丑闻人们历历在目。超级联赛前又猛暴裁判受贿黑幕,并有数位裁判被警方拘押。中国足球精神失落、腐败丛生,使中国球迷成为世界上最浪费感情和最痛苦的球迷。
注(旧作入博)原发:《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