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教授,你把中国核武也废了吧!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
每当唱起着慷慨激扬的《龙的传人》,就会激起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热爱祖国的满腔豪情。自古以来,在世界东方生活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中华文明,聚万物之灵的龙的形象,作为炎黄文化的图腾世代相传,生生不熄,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性标志为中外所认同,中国人也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然而,近来从上海传来一个中国人心里添堵的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纠集一些数典忘祖之辈,举办所谓龙文化研究论坛,提出了“废龙论”,并正式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其废龙论的观点是: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此,他建议取消龙作为民族形象,重塑和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形象”和“积极元素”。
吴教授的废龙说媒体报道之后,招徕绝大多数国人的愤怒。也许是在强大舆论压力之下,近日吴教授接受采访时,改口成自己没有说废龙,而是想让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更和谐。
这里我们先不说废龙梦能否得逞,单就从吴教授颠三倒四、自相矛盾的废龙理由,也难自圆其说,并足以看出其殖民文化心态和媚洋嘴脸。
龙在中国一直就是美好吉祥的象征,龙在中国人心目中也一直就是正面形象和积极元素,这是无庸置疑的。吴教授承认对龙的误解是“一些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而且也承认他们的误解是“不符合实际的联想”,那你为什么还要废龙?!就为了迎合外国人的错误的认识,而要废了我们美好吉祥的龙吗?如果你不想废龙,你又何来“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警惕一种思潮,那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它是一种殖民文化心态的表现。最近以来,在一些所谓精英阶层,否定民族文化、否定中华文明和价值观的思潮开始泛滥。前一个时期,方舟子等人叫嚣中国数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伪科学,扬言要废中医。今天,吴教授又跳出来要废龙。我们不禁要问:废了中医、废了龙,你们还要废什么?
龙只不过是一个文化形象符号而已,如果废了龙真的能让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信任,不再鼓吹“中国威胁论”,那我们真要感谢吴教授的妙招。但是,这种自虐式的奴才举动,并非就能够博的你所奴颜的洋大人的尊重,只能让世人贻笑大方。日前,就有美国、日本和越南的学者对吴教授的废龙说给予强烈的嘲讽。
按照吴教授的观点,龙具有威胁性和攻击性,不是正面形象和积极元素。那难道让妓女来做中国形象吗?废了龙,其他的具有威胁和攻击性的东西是不是也要废除?比如中国的核武器是不是也要废?龙这个文化符号都要废除,那具有毁灭性的洋人更加惧怕的核武器是不是更应该废除??还有中国的军队,是不是也该解散,让士兵们弃甲归田,去过田园诗一般的和谐生活?是不是还可以把八国联军和日本人重新请回来,一起营造“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吴教授重构中国传统形象标志的理由,根本不顾及国人的文化情感,而一味迎合西方文化对“龙”的错误理解。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媚外”行为,而是一种典型的“殖民文化”心态,是西方文化霸权意识在中国的代言。有学者指出,上海曾有着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历史,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殖民文化心态有这样一种观念:西方思想和文化及价值观念,具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并且作为跨文化的普适性标准,被认为是居于世界文化主导地位的。
著名学者陈功认为,“废龙”一事出自上海一家高校的党委书记之口,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这代表了上海对殖民文化的一种推崇。以西方思维为荣,以东方思维为耻,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事情,应该严肃对待,认真反思。
仇进忠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