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可以静静坐下来听听音乐,写写东西,刚刚给呼噜把了嘘嘘,换上一片纸尿布,这样他睡到明天都会很舒服的,她的妈妈我的LP在一旁早已不醒人事了,不是睡沉了,而是醉倒了。今天是大年初五,她约了几位同事来家里小聚一番,他们单位人不多,而且大都是外地人,几位孤单的年轻人便很自然地“内部消化”地解决了自己的人生大事,把根扎在了福州,这也是他们单位很好的传统之一。
由于都是本地的新移民,因此大家心里的趋同性就特别强,在异乡抱团过的情绪就会更浓厚,算起来今天在家里的只有我算是比较正宗的“本地”人,因为我的父母家也在同城中,他们在三十多年前就从外地抵榕开创人生新的生涯了,那时我才7岁而已,而现在在这屋里的这些年轻人在从天南海北来到这地方开始工作到现在也都差不多有10年的光景了,也都有下一代的小朋友需要去呵护和照顾了,到他们长大到我现在这把年纪时,他们或许会说自己就是个福州人了,尽管在填写生份资料时会把爸妈的祖籍地写上去,可对于那遥远的地方他们能有多少了解和感受呢?像我小时候就一直搞不太懂“出生地”与“籍贯”的区别,每次都填的稀里糊涂的,问爸妈,他们也没很明白地给我解释,直到慢慢长大了才弄清里面的原由来。
究竟什么样的人算是真正的本地人,要往上追溯多少代呢?这应算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中国自古以来推崇“认祖归宗”的美德,一个人,一个家族无论漂泊流转多远,传了多少代,心里都会有一个故乡的印迹,这应该就是一颗心灵的归宿吧,这是一种自我的认同,毕竟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有一份认同,这份认同就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说到传承就不得不提到族谱,如今国内外关于姓氏源流的研究和族谱的编纂都有很大的市场,就是因为需要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自我认同去探究,自然也是一件极复杂又有趣的学术活动了。
“我从哪里来?”这个命题对于每个长成并能开始世故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大问题,关乎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