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MD,原来我“变态”了!

(2006-12-28 20:52:37)
分类: 好文收藏
    看过下面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与“社交恐惧症”竟有几分相似。特转载过来与大家分享,请女性朋友们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班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宁肯独自上网、看电视或读书看报,也不愿意外出社交,甚至连工作上的正常应酬也能推则推,在我们周围,这种自称患“社交恐惧症”的白领女正日益增加。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有些女性在忙完工作和恋爱之后,依然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一旦日程表上没有社交活动,她们就开始焦虑不安。
 

  心理学家指出,无论是“社交恐惧症”,还是“社交强迫症”,都是女性对人情商业化做出的反应,有的是消极抵制,有的则是主动追求。要改变这两种“社交变态症”,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女性对社交的观念,建立绿色的社交圈,让她们明白:社交,不要那么多,只需一点点,关键是择优录取。

  人情商业化导致“社交变态症”

  心理学家认为,社交“变态”的根源在于“人情商业化”,这是物质富庶、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的“副产品”,是一种社会病。“商业经济的发达,促使人们不得不去结识更多的人脉资源,人们都在考虑怎样的生存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社交成为他们改善自身发展条件的有效手段之一,人情在这时候也变得商业化了。女性相对又比男性敏感,‘社交恐惧症’和‘社交强迫症’,是她们对人情商业化做出的反应,前者是消极抵制,后者是主动追求,但两者都让她们感到苦恼。”

    据介绍,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女性大多性格内敛、含蓄,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类女性本身从小性格受到压抑、自尊心太强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心理学家表示,性格内敛是内因,再加上不少社交活动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更导致她们对社交产生抵触情绪。而患上“社交强迫症”的女性,大多功利心和进取心较强,但是这种过度的社交热情,不仅给白领女性带来焦虑,也会让她们的社交对象感觉骚扰和不安。曾经遭遇“社交强迫症”的一位经理人说:“见到一个热衷于交流的女孩子,我心里很高兴。但十个八个年轻人都采用同样的方式,说着同样的话,怀着基本相同的目的来进行结交,这是让我感到非常尴尬的事。”

  “绿色社交圈”克服“变态症”

  如何应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交变态症”呢?心理学家建议说,建立绿色健康的社交圈,对缓解“社交强迫症”和解决“社交恐惧症”的意义极大。一般绿色的社交圈具备以下几个特色:真诚,没有真诚就没有可靠性,带着面具做人总令人心生疲惫;互助,你对他人的真心帮助一定会换来他人日后对你的回报,使你在受困时不感到孤立无援,这才是社交圈的效用;分寸感,社交要有距离,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不要诉说过多自己的隐私。

    对“社交强迫症”,心理学家认为,首先要着重缓解她们的职业压力,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当你的大脑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的时候,工作压力肯定就无所不在,这时,要分出一些时间给家庭、朋友、个人爱好,适当的娱乐是处理压力的关键。其次,要明白“人情”并不是决定职业发展的第一因素,优秀的专业能力才是职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再次,学会释放职场压力,比如参与体育运动,不知不觉间就可以把压力挥发出去。最后,她们要治疗“情感依赖症”,明白社交圈和朋友圈的不同,建议她们在社交活动之余,建立稳定的“闺密圈”,在这个圈子里分享各自的私人情感。

  对“社交恐惧症”,心理学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自我调节:第一,建立自信,不否定自己,不断告诫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消除不愉快的社交经历带来的影响,对于以往失败的社交记忆,采取“阿Q精神”;第二,改变观念,不要将社交商业化,社交并不是工作,而是一种良好的减压方式;第三,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第四,可以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发生症状的情节,鼓励自己面对这种场面,让自己从假想中适应可能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