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2018-05-07 13:42:30)
标签:

转载

分类: 驴线徒步

翻越碧罗雪山(二)


    翻越碧罗雪山有两条路线,南线和北线。
    南线行程三天两夜。第一天:迪麻洛村—白汉洛山巴拉贡高山牧场,徒步9小时左右,约28公里翻越海拔3900米的巴拉贡垭口,在白汉洛山巴拉贡高山牧场牛棚过夜。第二天:白汉洛山巴拉贡高山牧场—过蚂蝗区—蛇拉蜡卡山口(4200米)—德洼扎楚牧场,在德洼扎楚牧场牛棚过夜。第三天:德洼扎楚牧场—茨中。
    北线为:迪麻洛村—永支村/次中村,无负重徒步走3天。第一天从海拔1800米的迪麻洛走到海拔2600米新棵牧场营地,第二天从营地起陡坡翻越海拔4100米的孔雀山丫口,逐渐地向下降到达索桶牧场营地,第三天穿越雨林到德钦县的永支村,再顺着永支河峡谷到澜沧江畔的次中村。

    南线相比北线更加艰难,我等当然喜欢刺激,便挑选了南线。
   
    所谓翻越碧罗雪山并不是真正翻越雪山,每年7-10月,碧罗雪山翻越路线并无雪。但我也在网上看到有驴子在雪季翻越,那雪深的邪乎,直没大腿根,难怪几年前5月间旅行路过腾冲,青年旅社社长小康帮我联系阿洛翻越碧罗雪山,遭到阿洛拒绝,说雪太大,骡马不能通行,一个人翻越太危险。
    阿洛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向导,五匹马。两匹马驮行李,三匹马驮人。
    如今我老齐年事已高,不骑马翻越还真有点犯嘀咕。事实上,如果没有马匹帮助,我还真翻不过去,感觉次此翻越特别累,看来真老了,也许这将是我最后一次翻山越岭。
    这带的藏民皆有教名,我们的向导也有教名,至今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其中一个叫卢兹,一听便知道是法国姓氏,可见法国传教士在这一带影响之深。

    次日吃过早餐,一行人气宇轩昂上路了。
   

    说实在话,此次翻越碧罗雪山的经历已过三年,事过境迁,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一路拍的照片也少,要不是小刘的照片和她帮助回忆,这篇游记不知道会不会写到爪哇国去。
    记得我出发时我看了一下海拔表,高度是1836米,。
    村道路陡峭,不能骑马,爬了一公里后才得以上马背。
    滇马瘦小,人骑上去就如同骑大耗子,双腿几乎拖到地。滇人爱马,如若能徒步决计不会让你骑马,我在泸沽湖徒步时深有体会。
    一行人沿着迪麻洛河向上游前进,不出两公里,向导领着我们弃马登白汉洛山。那山陡峭,直往高处伸去。不久,迪麻洛河就消失不见。
    此后一路向上,时而徒步,时而骑马,印象深刻的是临近白汉洛村有几公里路程十分陡峭,直爬得我气喘吁吁。
    我们在白汉洛村歇脚,喝茶。
   
     白汉洛村也有一座教堂,便是很有名的白汉洛教堂,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法国传教士任安守建。为中西结合的木构建筑,占地454平方米。门为牌楼式样,用六抹格扇装置,二层明间用拱形窗,三层为钟楼。教堂本身倒也无甚出奇之处,但这座教堂却见证了法国传教士艰苦传教历程,尤其是当藏民在教堂里做礼拜,祈祷,唱圣歌时,那种怪异和感动交织在一起,当真让人浮想联翩。
   

    重新上路后,又是徒步,照例气喘如牛,胸膛跟拉风箱似的,嘶嘶作响。完后又是骑马,然后又是徒步,过后又是骑马,在蜿蜒崎岖小道和密林中艰难攀爬。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树木见稀,绕过一个山梁,前方突然出现一片辽阔的高原草甸,海拔3000多米的崩咕高山牧场,马队至此又做休息,嘿,折腾大半天,马也累了。
    崩咕牧场视野非常宽阔,极目远望,只见乱云飞卷,群山层层叠叠,煞是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此处是翻越途中印象最深刻之处,再配上小刘照片,实在精彩。
    休息一阵,吃点干粮,重又上路。
    过崩咕高山牧场,便开始翻越海拔3900米的巴拉贡垭口,小刘英勇决定徒步翻越垭口,绝对是条女好汉!
   
    巴拉贡垭口两侧郁郁葱葱,满是树木,平淡无奇,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我曾问小刘有没有印象,小刘竟然连影子都回忆不起来。后来我翻看别的驴友拍摄的照片,才勉强回忆起垭口的摸样。
    待翻过垭口,淅沥小雨一路伴随我等下山,空气潮湿的能捏出水来,扒在身上浑身不自在,着实烦人。
    路途漫漫,不时在密林中的泥泞小道中穿行,过去下山飞快的我第一次感觉很累,走得非常慢,落在众人后面。看来年龄不饶人啊,也正是这一刻,我决定今后放弃翻越徒步,改为休闲旅行。
    卢兹说我们爬山速度慢,明天要翻4200米的大山,要尽量多走一段,于是,我们连续越过两个牧场,猛往前赶。最后,三人实在走不动了,加上天色已晚,卢兹才勉强同意在前面一个牧场夜宿。(不知道牧场名字,查资料大概是色洼隆马牧场)
    天擦黑时,我最后一个抵达牧场的牛棚。
    牛棚惨状无需多说,棚里潮湿昏暗,棚外被牛羊踩的泥泞不堪,几乎无处下脚,从棚外进到棚内便会带上一脚泥。不过,比起我在泸沽湖徒步住的露天牛棚强多了,那个牛棚外面下雪,棚内也下雪。
    从未经历如此艰苦条件的小赵直匝舌,说跟老齐一起旅行不容易,这辈子竟体验到牛棚生活。小刘插嘴道:“老齐是什么人啊,大侠!整个一个住牛棚的命,住过牛棚,你小赵就毕业了,也是大侠级。”
    小赵连连点头,称自己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卢兹生起篝火,开始做饭,大团火舌在空中飞舞,潮湿的柴木劈啪爆响,吐出一道道耀眼金线,棚子里顿时烟熏火燎。
    众人皆脱下被雨和泥泞道路浸透的鞋袜烘烤,嘿,这顿饭的味道一定丰富。
    吃过饭,几人躺在铺上,就着熊熊篝火,海阔天空闲聊。想想身处大山腹腔深处,远离现代文明,还真别说,感觉就是不一样。看来在中国,只有徒步和骑马穿越,才能真正领略到原生态。当然,这样的生活并不属于我们这些城市人,只不过是我们这些在城市生活腻的人们换换口味儿,或者是跟朋友吹嘘的资本而已。要是真把你留在这里,十个准有九个疯。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翻越碧罗雪山示意图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出村先开始徒步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老齐这会体力尚佳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开始骑马 滇马矮小的可怜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开始爬山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弃马徒步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临近白汉洛村有几公里路程十分陡峭  累坏了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在白汉洛村休息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白汉洛教堂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骑马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下马徒步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徒步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又骑马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翻过一做山包 来到300多米的崩咕高山牧场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大开大合 气势磅礴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乱云飞卷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纯徒步的JASON和小丸子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第一晚住的牛棚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卢滋升起篝火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饭后闲聊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从网上下载的雪季翻越碧罗雪山驴子了不起!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雪季的碧罗雪山积雪直没大腿根

[转载]徒步穿越—翻越碧罗雪山(二)                     都是好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