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轻量化装备资源大全(产品篇)

(2015-03-02 11:03:00)
标签:

旅游

分类: 技巧装备行宿


http://www.rayjardine.com/

http://www.backpackinglight.com/cgi-bin/backpackinglight/index.html

http://andrewskurka.com/

http://www.8264.com/topic/1251.html

 

 

在美国徒步了5000公里之后,我对使用轻量化的装备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再次重申,轻量化并不适用所有的徒步;其体系需要许多经验和理论学习的支撑。

2014年夏天徒步太平洋山脊的时候,我积攒了不少轻量化装备的网站,每天翻来覆去地研究各种产品,也渐渐把握了一些门道。其实,研究轻量化产品的网站、对比产品参数、提高自己对材料科学的敏感度,是走轻量化道路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以下推荐的网站网址,有些涉及专门的轻量化装备公司,有些偏于经验总结、理论指导。作者声明与以下所有公司没有经济利益上的往来,本着良心为大家介绍好货。

 

美国口碑最好、产品使用率最高的轻量化公司

第一类:面面俱到

1. Zpacks: 世界上最轻的帐篷、睡袋、背包都是他家的。为什么这么高端、任性?因为Zpacks有可靠的粗苯纤维货源。粗苯纤维(Cuben Fiber) 是目前适合于制作帐篷和背包的最轻防水材料。守住了cuben fiber的市场,Zpacks就守住了轻量化的半壁江山。

2. Gossamer Gear在很久很久以前,G.G曾一度独霸轻量化市场。如今,他们依然制造世界最轻的登山杖 之一最经典的G4背包,和长盛不衰的“大猩猩”背包。另外,GG也开始推出睡垫等一系列超轻产品。GG是一个很有历史的轻量化徒步公司,他家的网站上一半是装备,一半是轻量化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去翻翻。

3. Six Moon Designs:超轻帐篷和背包是Six Moon Designs的强项。现在SMD也开始往粗苯纤维发展。

4. Mountain Laurel Designs比轻量化(ultralight)更轻的是super-ultra light, MLD就是后者中的翘楚。他家最有名的产品应当是背包(都是无架式)帐篷(比zpacks的还要轻)。MLD我不太敢碰,经验值不够。

5. Hyperlite Mountain Gear与Zpacks类似,生产粗苯纤维产品,专攻背包和帐篷。针对的用户人群应当是介于Zpacks和MLD之间的超轻徒步者。

6. AntiGravity Gear内容包罗万象,也有非常优秀的原创产品。

7. Integral Designs:助攻帐篷和帆布,非常小众。最有名的产品居然是一副不起眼的eVent Gaiters.

8. Granite Gear: 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轻量化公司,但是近年来大多数产品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他家做背包尤其出色。

9. GoLite已破产。破产之前,在Andrew Skurka的代言之下称霸一方,是非常大众化的轻量化产品公司,其衣服、帐篷、背包的使用率都很高。

http://i0.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2.jpg?resize=530,355 http://i1.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3.jpg?resize=225,225 http://i1.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4.jpg?resize=232,360 http://i0.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5.jpg?resize=191,263

(从上倒下从左到右:Yama Mountain Gear, Katabetic Gear Paliside 30F, ULA Circuit, Zpacks Arcblast)

第二类:术业有专攻

背包:

ULA:最优秀轻量化背包公司

Gossamer Gear:经典永存

Zpacks:粗苯纤维用多了是会起毛的

Six Moon Designs:翻盘重来

  • Fusion: 2014年最新研发产品,一口气取代了之前许多款优秀的背包,来头不小

Hyperlite Mountain Gear:叫板Zpacks, 有不少死忠

  • Windrider: 粗苯纤维中的小型背包,类似Zpacks和MLD的产品;以无架背包为主

Granite Gear:几乎每年都会换一套新的产品,之前的经典款已经升级

Elemental Horizons:高冷,小众

Ray Way

 

帐篷:

Zpacks

Tarptent:不是帆布,胜似帆布;用登山杖支撑起来的帐篷,单层,三季,有完整的底布。

Six Moon Designs

LightHeart Gear和Tarptent、Six Moon Designs类似的产品

Yama Mountain Gear

Mountain Laurel Designs:超轻有风险,购买需谨慎

 

睡袋睡垫羽绒被:

Zpacks: 20F和10F,业界最轻,30% over fill 900 goose down

Katabetic Gear: Paliside 30F是Outdoor Gear Lab评出的最佳羽绒被,独一无二的睡垫固定系统

Feathered Friends最好的睡袋公司之一

Western Mountaineering:最好的羽绒产品(睡袋和羽绒服)之一

Jacks R Better:最佳的羽绒被公司之一,也是吊床使用者的最爱

Enlightened Equipment: 最轻的羽绒被之一,舒适度一般

Klymit:世界上最轻的睡垫,不要轻易尝试

Nunatak: 很有意思的羽绒公司

Exped:评价最高的睡垫公司之一;但是产品有些过于高端了。徒步的话还是使用Thermarest吧

 

厨具/净水:

Trail Designs: Caldera炉具系统是传统炉头和酒精炉之间的最佳平衡

Evernew最佳厨具之一,其小锅的口碑非常好

LiteTrail:类似Trail Designs的炉头系统

Vargo:钛类厨具

BrassLite/WhiteBox/Pepsi/TeaLite/Zelph:酒精炉大有学问在

Saywer垄断北美净水器市场; 他家的防晒霜和DEET喷雾也是推荐产品

Aqua Mira化学净水

SteriPen:紫外线杀菌杀病毒,带电池

Lifestraw: 与Saywer Squeeze设计理念类似,但不适用于长距徒步

http://i0.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7.jpg?resize=225,225 http://i1.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6.jpg?resize=261,193 http://i0.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9.jpg?resize=530,283 http://i2.wp.com/www.zhangnuoy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ul1.jpg?resize=275,183

 

(从上到下:SteriPen, Trail Designs Caldera, Klymit, Lifestraw)

 

其他:

Camp Corsa:最轻冰斧

Dirty Girls:超跑者最爱的绑腿

Helinox:铝制登山杖

LIGHTER1:最轻熊罐

StickPic:自拍神器

Simmblicity:超轻绑腿

O2 Rainwear (Rainshield):超轻雨衣

Frogg Toggs超轻雨衣

 

跟轻量化沾一点边,或者越来越有轻量化倾向的公司:

Osprey: Exos 48, Exos 58, PCT上最常见的背包

Montbell在轻量化服装方面,尤其是羽绒服方面,确实没有谁能比得过它了

Sea to Summit:什么都做,什么都不精,但是这些年来有越做越高端的趋势

Big Agnes:Fly Creek UL1, Fly Creek UL2 = PCT上除了Zpacks最常见的帐篷

Snow Peak:炉头,钛锅,和一些挺有意思的附件

  1. 看看完文章深覺內容豐富,可見作者應該對此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個人身為一位輕量化登山同好除了深感佩服之外,對於文中內容個人有些淺見,提出參考如下:
  2. ZPack的成功除了它是最早使用CUBEN FIBER製做裝備,更重要的是它的裝備設計簡單但兼具實用與巧思才是重點。畢竟CUBEN FIBER材質雖有其高重量/強度比的長處,但由於其無紡的結構特性,因此像縫製、材質缺乏彈性還有各受力點的強度問題就是各品牌在使用時不得不注意的重點,因此各家的補強方式甚至是所謂當前Hybrid(Cuben Fiber混紡尼龍)的材質出現都是為了因應這樣的特性而產生。另外Cuben Fiber單位重量太輕的款式僅僅適合做為收納袋,要能製做背包.天幕的單位重量幾乎都是0.7oz/平方碼以上的布種,相較於silnylon重量的差距事實上有限,但價格的差距卻可能是數倍之多,而這些都是Cuben Fiber很難完全取代其它材質的原因。
  3. GOSSAMER GEAR算是較早出現在世場的品牌之一,當然Glen Van Peski是輕量化先驅之一,但它開始量產卻是2004年的事(也就是GVP出現的那一年,之前只是私下供同好訂購),就創立時間它不但比1998年出現的GOLITE晚,甚至也比2002年出現的MLD.ULA和SMD都晚,因此獨霸市場這件事個人是沒有聽過。而GG除了經典的G4背包外,其它背包近年變動很大,很多款式今年都又大改款。另外它最著名的天幕Spinn Twin已經停產了,但它還有一樣提起GG就得提到一個東西─Polycryo Ground Cloth,這個地布更是輕量化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玩意。
  4. MLD的背包除了之前的Revolution之外都是很傳統的設計與風格,對照一下同為好友並同為2002年出現的ULA.SMD舊款就可以知道其風格之相似了。這樣的款式其實很適合一般的輕量化登山者使用,如果是SUL的話重量實在太重應該不會考慮。至於帳篷類,它最有名的是MID系列與TRAILSTAR系列,其設計巧思至今仍是經典。
  5. SMD背包會改款的原因除了是新的品牌給它們的競爭壓力外,這一系列的背包都是原本ULA的老闆加入SMD後所負責,可以看到的是新背包並不追求輕量,反而著於設計與功能。
  6. HMG走的風格真的和ZPacks不同,不要說實際的產品,光是網頁風格,個人認為除了材質之外兩者真的走的是不同的路,不過二者市場差不多是同一塊這個倒有可能。
  7. AGG掛自己牌子的大都是小東西,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COZY了,其它都是賣別人的牌子。
  8. ID早被大廠收購了,因此原本服裝類產品線都停了,最近的狀況事上是要死不活的。
  9. Granite Gear一直都是做有背負系統的輕量化背包,最近開始有用Cuben Fiber做一些小東西。
  10. GoLite的成功是因為它最早與Ray Jardine合作把輕量化裝備改良並量產,畢竟它1998年成立時其它輕量化小廠根本還沒有,最早進入市場也造成了它初期的成功。
  11. 我想關於輕量化的整體發展建議參考一下SMD的Ron Moak在2012年所寫的Ultralight: State of the Revolution這系列共有七篇文章,裡頭除了非常詳細的分析與介紹更有身為一位輕量化品牌製做者對於輕量化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省思。

    深感佩服!您对轻量化的了解比我要高太多层了!
    SMD是在去年加入的新款;我试用过上一辈的Swift, 觉得功能设计上的确欠缺。而ULA/SMD也都开始进军cuben fiber了,也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之前在backpackinglight.org上看到几篇讨论cuben fiber可不可以拿来做mountaineering tents的帖子,颇有意思。
    MLD帐篷的锥形设计,特别适宜在大风天气使用。这种设计在业内可能还没有对手。
    这两年zpacks帐篷的设计趋势也很有意思,从hexamid的无底布设计越来越趋向功能完整的帐篷,也许有一天咱们能看到双层自立式cuben fiber帐篷的出现。
    Polycryo groundsheet……在PCT上用了一千多迈之后破了一个洞,然后换成tyvek了。但的确是非常不错的底部,如果不是用hexamid的话,我还会考虑使用polycryo.
    AGG的雨衣也做得不错了,当然主要还是非原创的零售商。
    我见到过不少HMG的死忠者,但一直不清楚它跟zpacks的区别。还望大牛指导!

    • 2002年出現的ULA.SMD與MLD相對於ZPACKS.HMG算是小廠的前輩,而在它們之間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二個不同世代的區別。除了MLD之外,ULA與SMD大都是最近才開始使用CUBEN製做產品,原因當然是來自新生代小廠的競爭壓力,當CUBEN被炒成熱門商品,沒有加入的人很難不被當成是落伍。不過我們也可以很明顯看到,不同於新生代小廠的全面使用CUBEN,SMD只CUBEN用於帳篷類,而ULA則是以加強換布料的方式來處理,我想這樣的方式意味著它們其實更在乎的以設計來取得消費者認同,而非在重量與材質上做文章,這個觀點在RON MOAK的文章中就有提到。

      MID這種型式很早就有,但在MLD之前,OWARE的PYRIMID更是早有大名,而近年年像HMG.LOCUS GEAR.三峰等等都有相同型式的產品。輕量化的裝備強調的就是最簡單的設計才是最實用的設計,因此設計或製做難度並不高,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從DIY投入輕量化裝備量產與銷售了。

      CUBEN雙層自立帳超多的,之前SD不就有出一款叫UFO,價格貴到嚇死人,還有小廠的BIG SKY好幾款都是雙層的,如果外帳要CUBEN,加錢就有了。至於大廠TERRRA NOVA的產品線也有,BA也有啊,Fly Creek Platinum 有單人與雙人款,雖然很貴但很多人買。要用CUBEN做雙層帳應該沒有難度,但CUBEN要強調的不就是輕量嗎?為何要再搭內帳徒增重量?另外還有價格,我想這才是應該考慮的吧。

      HMG走的風格比較像精品,從網站的氣氛和產品就看的出來,相較於ZPACK它們背包也有更多款式適合冰攀或極限環境使用,另外像CUBEN HYBRID就是它們最早開始使用,整個產品的質感與設計很有質感。至於ZPACK的成功來自於第一它們最早大量使用CUBEN製做裝備,還有就是一開始它們的產品價格很便宜,所以它們生意越做越大。而它們的風格就是手工,沒有花俏的包裝(請比較一下HMG的網站),作工就讓你看的出來就像是家庭手工做的,但他強調的就是功能與實用,包裝與質感並非強項,這樣的風格十分受到肯定,因此可說是目前最當紅的品牌之一。

  1. 看完文章深覺內容豐富,可見作者應該對此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個人身為一位輕量化登山同好除了深感佩服之外,對於文中內容個人有些淺見,提出參考如下:

    ZPack的成功除了它是最早使用CUBEN FIBER製做裝備,更重要的是它的裝備設計簡單但兼具實用與巧思才是重點。畢竟CUBEN FIBER材質雖有其高重量/強度比的長處,但由於其無紡的結構特性,因此像縫製、材質缺乏彈性還有各受力點的強度問題就是各品牌在使用時不得不注意的重點,因此各家的補強方式甚至是所謂當前Hybrid(Cuben Fiber混紡尼龍)的材質出現都是為了因應這樣的特性而產生。另外Cuben Fiber單位重量太輕的款式僅僅適合做為收納袋,要能製做背包.天幕的單位重量幾乎都是0.7oz/平方碼以上的布種,相較於silnylon重量的差距事實上有限,但價格的差距卻可能是數倍之多,而這些都是Cuben Fiber很難完全取代其它材質的原因。

    GOSSAMER GEAR算是較早出現在世場的品牌之一,當然Glen Van Peski是輕量化先驅之一,但它開始量產卻是2004年的事(也就是GVP出現的那一年,之前只是私下供同好訂購),就創立時間它不但比1998年出現的GOLITE晚,甚至也比2002年出現的MLD.ULA和SMD都晚,因此獨霸市場這件事個人是沒有聽過。而GG除了經典的G4背包外,其它背包近年變動很大,很多款式今年都又大改款。另外它最著名的天幕Spinn Twin已經停產了,但它還有一樣提起GG就得提到一個東西─Polycryo Ground Cloth,這個地布更是輕量化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玩意。

    MLD的背包除了之前的Revolution之外都是很傳統的設計與風格,對照一下同為好友並同為2002年出現的ULA.SMD舊款就可以知道其風格之相似了。這樣的款式其實很適合一般的輕量化登山者使用,如果是SUL的話重量實在太重應該不會考慮。至於帳篷類,它最有名的是MID系列與TRAILSTAR系列,其設計巧思至今仍是經典。

    SMD背包會改款的原因除了是新的品牌給它們的競爭壓力外,這一系列的背包都是原本ULA的老闆加入SMD後所負責,可以看到的是新背包並不追求輕量,反而著於設計與功能。

    HMG走的風格真的和ZPacks不同,不要說實際的產品,光是網頁風格,個人認為除了材質之外兩者真的走的是不同的路,不過二者市場差不多是同一塊這個倒有可能。

    AGG掛自己牌子的大都是小東西,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COZY了,其它都是賣別人的牌子。

    ID早被大廠收購了,因此原本服裝類產品線都停了,最近的狀況事上是要死不活的。

    Granite Gear一直都是做有背負系統的輕量化背包,最近開始有用Cuben Fiber做一些小東西。

    GoLite的成功是因為它最早與Ray Jardine合作把輕量化裝備改良並量產,畢竟它1998年成立時其它輕量化小廠根本還沒有,最早進入市場也造成了它初期的成功。

    我想關於輕量化的整體發展建議參考一下SMD的Ron Moak在2012年所寫的Ultralight: State of the Revolution這系列共有七篇文章,裡頭除了非常詳細的分析與介紹更有身為一位輕量化品牌製做者對於輕量化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省思。

  2. 不好意思,如果評論有重覆送出請刪除,感謝。

    1. 我目前在纽约工作。计划明年走AT,接着会走另外两条。看了你的计划书,省了很多功课,受益匪浅。谢谢。
      你使用的是zpacks的tent,还是tarp?我在美国东南西北有很多露营的经历,但都是用tent密封得严严实实,想象中用tarp半开放式的,免不了被昆虫骚扰。你的文章中说在PCT途中常完全露天过夜,那边的气候比较干燥或许可以,但AT比较潮湿,昆虫蚊子较多,tarp可能不太适用。
      我现在手头的装备都是长途骑车用的,不太讲究轻量化,要长距徒步,几乎全部都要重新再买。最近在一项项研究你的介绍,望不吝赐教。
      我想问你使用的PCT和AT的地图是哪种,在哪买?
      另外,你是如何确定落实投寄包裹的具体地址?
      我刚定了一本Appalachian Trail Data Book,和你推荐的wild。

      我还是推荐在AT上用帐篷。原因如您所说的,AT比较潮湿。蚊虫也挺多,不适合tarp.
      地图,google: PCT Maps, 出来的第一个就是了。全是免费的。Halfmile Maps的APP也不错。另外就是Guthook的PCT和AT APP, 都要付费,不过值得那笔钱。
      具体地址,PCT买一本Yogi’s Guidebook, AT买一本AWOL’s guide, 就可以找到大多数地址了。
      Wild…我不推荐哈,只是看过而已,跟徒步没太大关系。
      另外,美国网站上关于这几条线路的信息都太多了。走路,还是要先拜谷哥为师 http://www.zhangnuoya-walk.com/wp-includes/images/smilies/icon_wink.gif

http://www.8264.com/topic/1251.html

推荐指数:★★★☆☆
重量为1.1kg左右,可承担12kg的负重,全长的侧边拉链,侧边网状口袋,防水,轻质涤纶纤维面料。  详细>>
推荐指数:★☆☆☆☆
采用了高密度20DINIER超轻面料的防风户外服装。里料采用了通气性好的网布,不仅重量轻,且穿着舒适。  详细>>
推荐指数:★☆☆☆☆
超轻睡袋采用Araneum面料织成,Araneum织物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耐用性和透气性。  详细>>
推荐指数:★☆☆☆☆
采用与美国第一品牌Gregory顶级背包相同之G-30及G-70Fabric抗撕裂纤维布料。  详细>>
推荐指数:★☆☆☆☆
“我们从不关心时尚,只在乎重量”-PAK5,来自瑞典五十年经典品牌Fjallraven的徒步系列。  详细>>
推荐指数:★☆☆☆☆
超轻经典比赛级越野跑鞋,适用于山地硬质岩石环境以及短程徒步。采用镶入式PE支撑结构。  详细>>
推荐指数:★☆☆☆☆
这件衣服的平均重量为410 g;采用独家研发之ConduitTM DT 防水涂层制作,强调手感乾爽。  详细>>
推荐指数:★☆☆☆☆
透气性良好,超轻,可伸缩,防水,可以在任何天气中穿着得软壳冲锋衣。  详细>>
推荐指数:★☆☆☆☆
只有450g的Trackman 猎鹰款超轻自充垫,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全尺寸自充垫!  详细>>
推荐指数:★☆☆☆☆
为登山徒步者提供的超轻的徒步远足背包,在保证功能性同时,将背包重量大大降低。  详细>>
推荐指数:★☆☆☆☆
VAUDE的一款2人超轻登山野营帐篷重量仅为1440克,非常轻哦!适合户外野营使用。  详细>>
推荐指数:★☆☆☆☆
最新研发的超轻系列服装,所有的设计和用料都从轻量化去考虑。保证功能性同时确保最轻重量。  详细>>
推荐指数:★☆☆☆☆
整个包用超轻耐磨的CORDURA面料,自重仅0.175kg。不用时可折叠成一个小包,节省空间。  详细>>
推荐指数:★☆☆☆☆
这个系列防水袋在重量上比传统的防水袋轻50%。采用经过硅油处理的CORDURA材料制作而成。  详细>>
推荐指数:★☆☆☆☆
采用15D超细尼龙织造而成的世界上最轻薄而坚韧的布料,顶级品质的羽绒令睡袋更轻、更保暖且无异味。  详细>>
推荐指数:★☆☆☆☆
重量:0.98KG ,HONEY COMB”背负系统。在有效减低重量的同时,达到极强的透气效果。  详细>>
推荐指数:★☆☆☆☆
中国户外品牌首家新推英威特CORDURA超轻帐篷。进口涂硅面料,英威特公司CORDURA纤维。  详细>>
推荐指数:★☆☆☆☆
整件衣服仅79克,重量让“蝉翼”二字得到实质性的体现。面料采用进口高品质20D 超轻锦纶耐磨面料。  详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