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的三天两夜游
(2023-11-23 00:12:25)
标签:
阳山七拱莫屋石角四方城 |
Day 1
等上巫总从东莞过来,我也去换了奥德赛,十一点多在老霍家吃潮汕菜,一点多出发。
三点多已经到了七拱。不由得又和80年代对比,当时路窄弯多,170多公里国道盘山沿河而走,客车要7,8个小时才能到广州。
四点多阳光很好,带着大家在莫屋镬耳楼逛逛,与两三年前相比,新农村的建设效果明显,路修好了,村里的路也很整洁,莫屋新修了荷花池,也多了一条公路可以绕村而过。
七拱河水清澈,河畔绿意盎然,那棵老树还依旧遮蔽着莫屋码头,河中间的几个小岛依旧在,长满了芦苇灌木。蓝天倒影在绿色的河水上,青山倒影在绿色的河水上,道光年间的石拱桥倒影在绿色的河水上,小岛也倒影在绿色的河水上,马路上依稀有车子行驶过的声音,老树上几只小鸟叽喳叫着。小河承载着蓝天,绿树,青山,石桥,慢慢的流淌,满满的岁月静好。唯一遗憾的是医院孩子们夏天游泳场的洁白沙滩处,如今已经被泥覆盖,长满了水草芦苇。
无数次闭上眼睛想起的沙滩,就在我眼前,也消失在了眼前。
从莫屋河边绕到甘屋,再走回仕卫家。他扔下工地的事情回厨房忙乎,准备了一些野味(此处删去几十字),还有我指定的豆腐。
晚餐喝了点酒,仕卫的状态不好,有点晕乎。除了工作忙,儿子车祸门牙崩了也是让他烦。吃饱我们就道别早点回酒店。
太阳下山,气温一直下降,八点多已经是12度左右。我知道永进老霍他们酒意刚起来,也没吃的太饱,就下楼去桥头饭店宵夜。
店里还没有顾客,点了炒田螺,酸笋炒五花肉,煎饺,炒米粉,苦麦菜。酸笋炒五花肉是我点的,路过莫屋时,就闻到了熟悉的酸笋香味,这是属于七拱的美食记忆。酸笋很酸,咬一口就精神抖擞,很是酸爽,永进觉得是一股臭脚丫子味道,阿平吃的不亦乐乎。继续啤酒,白酒。
慢慢人多起来,五六个大圆桌都坐满了人。十二点左右回酒店,这时候更冷了,温度显示十度,但是体感才七八度。回到房间也不想洗澡,刷牙了就缩进被窝里,这时候温度显示才八度。
清晨六点多上了一趟洗手间,冻的人间清醒了。
Day 2
缩在被窝里御寒。
九点多,拉开窗帘,阳光毫无遮拦的铺满了青山小河,赶紧叫醒他们下楼拥抱太阳。
阳光下,终于温暖起来了。
桥对面就有新圩豆腐仁,这个仁字,翻译的比较雅,按照本地话,“仁”其实接近“润”字的发音和解释。
坐在平板锅前的老板问我要多少份,我也是第一次这样吃,想着五个人,那就来四份吧,再加一份煎五花肉,一份小鱼,煎蛋。
热油里,豆腐仁吱吱发响,香味立刻冒起来,五花肉加进去后高温下猪油和豆油混和在一起,香味更是浓郁,让冻了一晚的人食指大动,满是期待。
滚烫的豆腐仁上来,稍微吹两口就往嘴里送。果然名不虚传,豆香浓郁,煎后有些许焦香,口感软韧,五花肉煎的边缘微微焦糊,入口甘香,小鱼应该就是七拱河捞的,香酥很是下酒。永进于是开了瓶西凤,老霍也开了两瓶老珠江。对于这几个走南闯北的同学来说,豆腐为主食的高热量早餐还是第一次尝试。
每份豆腐仁都是满满一碟,分量十足,四份有点多了,不过聊着喝着,几乎都吃完了。
开车前行,阳光穿过建筑的缝隙,在路上留下斑斓的阴影,前方就是农贸市场,门口位两档买水豆腐的,对面是卖鱼的,再前一点就是卖烧肉的。这一切都和车窗外传进来的阳山话一样没变,唯一变得是挖掉青石板铺就的水泥路,便利了又失去了岁月留下的圆润。
街上曾经有个老太太,每次看到我的时候都会塞一筒山楂饼给我,光影间我仿佛还记得她的样子。
车子慢慢驶过沙河桥,几个同学都感慨,真漂亮。低矮群山包围下,没不过膝的河水静静流淌,河底的鹅卵石,沙子清晰可见,干涸的河床上或是鹅卵石,或是绿草芦苇灌木。
第一个目的地是孙中山七卫士故居,清朝末年,石角塘丘氏家族的丘习琚在马来西亚做生意积累了较多财富,并结识了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邓泽如,向其捐赠了大量金钱,资助孙中山革命。民国九年,丘习琚向孙中山推荐了侄子丘堪、丘柄权为贴身卫士,丘家从此与孙中山结下不解之缘。民国十一年,陈炯明叛变叛乱事件后,丘堪成为孙中山和宋庆龄身边重要工作人员,随孙中山出生入死。并先后向孙中山推荐了本家兄弟丘士发、丘时、丘玉亭、丘习轩、丘有等人为孙中山贴身卫士,加上之前的丘柄权,一家共7位任孙中山卫士。
故居在嘉庆、道光年间始建,由四大镬耳屋组合而成,外表保存的还不错。阿平发现,原来这里的丘氏,和他还是同一宗族,都是自河南而来,族谱中的字辈排行都一样。
这时有个老人过来搭讪,他也是丘姓族人,今天在附近有个宗族聚会,听说阿平也是丘姓,邀请一起过去吃饭。被婉拒后,也还是很热情的为我们介绍故居的建筑。
第二个目的地,是离故居仅几百米的一个围城。
七卫士故居是客家围屋的造型,这个四方城完全就是一个城堡。城堡呈正方形,边长45米,占地2000多平方米,墙高8.3米 厚1.5米,底部用灰砂制成,顶部用青砖砌成,四周均有枪眼。围城顶端里以长廊四面环通,一排枪眼内大外窄,用作防御,对外御敌墙体水泥砖砌成,对内墙体以黄泥修建的,城堡内还有残留的旧房屋。
我们绕着顶端长廊走了一圈,在走廊里还能看到几十年前墨笔写成的大字报。
看了两个小景点,大家说去沙河玩吧。河堤停好车,踩着小草鹅卵石走近沙河。阳光明媚,河底细沙鹅卵石粒粒可数。沙河据说也是由山里溶洞流出的溪流汇聚而成,河水格外的清澈。
村长同学电话我们叫回去吃饭。到家他正在厨房忙乎,我们坐在厅里喝茶,巫总拿出吉他弹唱,歌声中,茶水也换成了白兰地和啤酒。
午餐的主菜也还是野味。
巫总唱歌唱累了,喝酒又喝的有点迷糊,没吃完就在沙发上睡着了。
工地有些事情,村长就过去处理。我和阿平去镇里买渔具,老霍拿着锄头挖蚯蚓,永进继续在厅里喝酒。
买了两条鱼竿渔具回来,老霍还在菜地里奋力挥舞着锄头,一问没啥收获,蚯蚓一条都没有,白色的幼虫倒是有三四条。旁边菜地里也挥舞着锄头的大叔问我们挖什么,我们说挖蚯蚓钓鱼,他建议我们去马路对面的石碑下挖,说那里多。我们又走过去挥舞锄头,结果还是一无所获,索性继续回来挖幼虫。
多挖了十来根幼虫,也不管那么多了,拉上永进巫总就去河边。
青石码头上游四五十米处有人海竿钓鱼,老霍过去用两根烟换了一坨饵料。绑好杆钩,调好铅重,我先下了一杆,换了两个位置都没咬钩,就把钓竿给了永进。于是永进和老霍就在嘴仗中选好位置,各自认真钓鱼。
玩了会手机,走去路边便利店买了罐冰美式,继续坐在青石码头上玩手机。27年前,这个青石码头承载了我很多的时光,也就是那个夏天后,全家跟着爸妈调动回了广州。之后,在七拱河上钓鱼也就成了记忆,梦里及梦想中常出现的部分。
如今,坐在码头上,两个同学一边喝酒一边钓鱼,一个跑去上游两三百米处弹吉他唱歌,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喝咖啡玩手机。梦想成为了现实,也就变成了记忆的一部分。让我难受的,是这样就流逝了的时光,离开时是一个懵懂的小学生,归来时已是经历过很多故事的中年大叔。
折腾了一个半小时,就永进钓上了一条小罗非鱼。太阳已经西斜在山顶了,赶紧收了杆赶去县城吃饭。局长同学已经在县城安排好了。
村长同学太累了,又头疼,就不去了。我们一车五个人,在火一般的晚霞陪伴下,直奔县城。
邓同学专门从清远过来,陈同学也留在县城。晚饭是鱼羊鲜火锅,鱼不腥,羊不膻,汤很是鲜美。喝的也没有过量。回酒店放好行李,邓俊带我们去了洗脚,然后又陪我们吃了个宵夜。
今晚没有那么冷了,吃的也暖暖的。
Day 3
十点多起来,往七拱走。按照计划,我们去山脚下的一个天然野温泉处煨番薯,烧烤,野餐,然后泡温泉,村长同学已经准备好食材了。
到了七拱,计划微调,直接去温泉处的农庄吃饭。老板是村长同学的朋友,准备好吃的,吃完泡温泉。
在单车道的小路上行驶了十分钟,跋山涉水,终于到了山脚下的温泉山庄。山庄很简陋,一个个小房间里是水泥砌成的池子,这就是泡温泉的地方。我记得上次村长同学带我来的时候,不远处有个地方,小溪一样的温泉水从草丛里流出来,流进当地人泡温泉的半露天房子,再流到小溪里去。我问村长同学,这个地方在那里,村长忙着处理青头鸭,和我说吃饱了再带我去。
午餐是青头鸭煲,有淮山,大薯,青菜,还有山里走地猪的内脏。村长同学倒了丹参泡的酒,阿平,老霍,永进都很喜欢,都起码喝了三大杯,永进喝的浑身燥热,还让村长帮忙找丹参,他回北京泡酒。
都喝的挺多,也不敢泡温泉了。喝酒尾声时候,我在车上眯了会,局长过来打招呼说他先回去,再眯了会,他们也喝好了一起回镇上。
在村长家拿了米,油,番薯,橘子,玉米,晒干的丹参,去看了徐叔芳姨,就启程回广州。还没有上高速,车厢里就是他们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