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载春秋,数代人心血
——读《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
宋向光
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王宏钧先生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在新世纪曙光初现之时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与1990年的初版本比较,篇幅由456页增加到596页,篇章由十二章增扩为四编二十四章。诚如主编者所说:“虽曰修订,实同新编。”
《中国博物馆基础(修订本)》继承了初版本系统、实用、规范的特点,又在博物馆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工作者和博物馆学研究者的新成果,择要介绍了国际博物馆界的新鲜经验和发展趋向。一书在手,既可获知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工作的最新动态,这正体现了该书作者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作方法介绍给博物馆界,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积极稳步发展的写作初衷。
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已走过50余载的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与半封建半殖民地博物馆的决裂、吸收借鉴前苏联博物馆工作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创建完善中国博物馆学、在与当代世界博物馆学界交流中构建当代中国博物馆学体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博物馆是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机构,但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又受各国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实践。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博物馆事业,既有博物馆的普适特性,更表现出自身的工作特点。《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即是中国博物馆工作者在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传统的当代中国博物馆实践中对中国博物馆发展规律的理性思考。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对“初版本”以来影响博物馆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这突出反映在博物馆学、信息技术和管理等新增或改写的章节中。博物馆学编中对“新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及各位学者的评论的介绍,使读者得以窥其理论全豹,了解该理论对当代博物馆工作和博物馆学的影响,从而启迪学习者的思路。新增的“博物馆信息化”编不仅从理论上说明了信息技术对博物馆工作理念、体制和方法的影响,阐明了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原则,更列举了初获成果的博物馆工作实例,有助于读者建设适合本馆条件和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博物馆管理”编则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的作者们前瞻性地指出我国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宗旨、任务和工作重点,这无疑对建立适应新环境的管理体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详尽阐述了博物馆具体业务的工作要求、程序、标准和规范,这是我国博物馆工作者多年实践的结晶,是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博物馆业务工作规范的基础。这对当前我国博物馆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各地掀起了社会办馆的热潮,但一些从业人员对博物馆工作规范,特别是藏品管理的工作政策和业务规范不甚了解,通过学习《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这些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可明显提高。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加强行业自律和团结协作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博物馆工作者将可对我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和行为方式、行为规范取得一致的认识,这将有力的加强和保障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增强博物馆的综合竞争力,更充分地发挥博物馆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