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哈里窗模式”介绍
标签:
周哈里窗杂谈 |
分类: ●咨询师学习培训 |
http://s1/middle/53bcc37fxa996c5dc3ce0&690
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了「周哈里窗模式」,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可以分成「自己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瞭解,而他人了解」及「自己与他人都不了解」四个部分。
开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称为「开放我」,这个部份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而别人也知道的部份。例如:我们的长相、身高、体重及某些属于公开性质的数据,例如:性别、籍贯、特别的习惯…等。
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这个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份。例如:个人的口头禅或一些小动作或特定的做事方法,而这是自己平常不自觉的,除非别人告诉你。盲目我的大小与个人自我观察、自我省察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则可能他的盲目我会比较小。
隐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这个部份指的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份。例如:许多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验、身体上的隐疾…等。
未知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这个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部份。例如:若未经某种因绿际会的经验,可能从来也不知道自己会演说、口才一级棒,若没有当过班级干部,不知道原来自己领导统御的能力还不错…等,通常是指一些尚待开发的能力或特性,当然也包含弗罗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层面,默默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周哈里窗的概念提出是希望人们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四个部份,并且透过自我省察、自我坦诚、他人的回馈…等方式,使开放我能越来越大,而其它三部份越来越小。
你了解自己吗?
你了解自己吗?影响一个人做决定的自我因素不外乎「我能够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三个主要考虑因素。
「能做什么」是「喜欢做什么」的后盾,我们常从能力与性向两方面来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能力是一个人从学习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性向是指潜在能力,是一个人如果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会有的知识与技能。衡量自己能做什么,避免眼高手低,考虑自己的未来是很重要的。
「喜欢做什么」是与个人的兴趣有关,一个人的喜爱会随着时空而有所改变,但影响生涯决定的通常不是「幻想式的喜欢」,像小孩子喜欢当影片中的英雄一般,也不是休闲活动的喜爱,就像李远哲博士和朱隶文博士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都爱打网球,但网球只能说是他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兴趣是能够以此为志业、终生乐此不疲的,如同朱隶文博士到台湾访问时,只要是参观科学相关设备和机构,即使不是他所熟悉的研究领域,依然兴趣盎然,不断地请教发问,展现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这就是所谓的兴趣,它反映出我们喜欢或不喜欢一件活动或工作的经验。
「愿意做什么」就是「你看重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反映,价值是一种有系统的内在标准,可以反映出你对事物的重视或排斥的程度,间接影响你处理事情时的取舍标准。相信透过以下的各项测验,能协助你再次检视自己,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据此做的选择必定会更合理,更适合你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