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艺术家为何喜欢当马屁虫?
吴淑平/文
文学和艺术本来是很精神的、纯粹的东西,但受利益和虚荣的驱使,很多平庸的文字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也混进了文学艺术家的行列,充当文学艺术混混,像只苍蝇,哪里有点血腥,就飞到哪里吸两口。人性,由此可见一斑。
没亲身经历的东西咱不谈,这里谈谈我今年接触的两件事。5月中旬,深圳有一个大型的雕塑活动,我接触了好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雕塑艺术家”,据说这些人都是大名鼎鼎,都是“教授”、“大师”级人物,但我孤陋寡闻,从没听过,问同事,也都说没听过,在百度搜索,也没发现有几条关于这些大师的新闻。去看他们的雕塑作品,才发现都是些歌功颂德的粗拙之作,都是些反应生活美好、盛世下的欣欣向荣景象的东西,我不禁感觉:这些人究竟是搞艺术的还是搞政治的?
其实,生活中可以反应的题材很多,既有意义也可以很深刻,比如户籍问题、比如流动人口问题、比如治安问题,比如管理者的成本问题,等等,很多好的题材他们不敢也不愿涉及。海南某市城管投资一千万元,建设管理小商贩的监控系统,这种“管理成本”的问题,谁会去思考和反应?没有,我没看过哪个作家或艺术家去思索。
后来深入访谈才知道,在这次活动中,每个艺术家被邀请前,都要经过筛选,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审,被选的作品大多是这类所谓“阳光”的东西。我不否定阳光的作用,但如果只有阳光没有阴凉,必定会晒死人。
艺术家为什么千里迢迢跑来参加活动呢?问题就在这里。因为每个参加的人可以得到2万元的作品构思费,一切食宿也免费,还有数额可观的参赛获奖费(获奖率很高),当然会有不少混混跟着政治指挥棒走。
还有一件事。前几天认识一个老作家,这老先生初看出书不少,好像有十多本,听起来令人肃然起敬,接触后才知道,这些书都是拍马屁的书,哪个村子发达出名了,哪个村有国家领导来走一圈了,哪个村子放了个响屁了,他马上跑去采写,吹,一个劲地吹,那是相当地会吹,吹得一个村子像个天堂,村长、书记像神仙或政治家。然后他就找村里要几万元,自费印几百本书,皆大欢喜,自欺欺人地到处逢人便送。再然后,他自己混入作协,被领导表扬,经常获奖。
当今的各种文学奖为什么这么臭,可想而知了。
文学、艺术的天地,已经与娱乐界一样乌烟瘴气了。更可悲的是,娱乐界虽然杂乱,但很少人做政治跟屁虫,而文学、艺术界的人却经常做马屁虫。
吴淑平即将推出两部新书,
预定六折优惠,请点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