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淀小升初登记入学概率、抄底和dz回旋风|陪伴小升初60天---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第82讲

(2020-05-26 23:22:29)
标签:

陪伴小升初60天

无言升学新讲堂

小升初

海淀小升初

西城政保

分类: 教育
如果礁石是我们的未来
就让我们面对着海
走向落日

——引自北岛诗作《红帆船


昨天,《无言升学新讲堂》在喜马拉雅平台所做的“陪伴小升初60天”系列讲座海淀专场成功播出,收听人数达到3607人,感谢喜马拉雅平台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直到讲座结束,家长的问题依然不断。实际上,直到夜里,还有家长发来问题。


由于讲座不设回放,因而我有义务为家长们做一个回顾。
讲座围绕着几条slogan:



1

调低期望,立足中考!


2

高考马拉松,养儿找节奏!


3

积谷防灾,戒急用忍!

”调低期望,立足中考“这句话是我在德胜讲座中先讲出来的,很多家长初听之后哇凉哇凉,过后释然。
小升初这个难关往往在于家长自己的心结,各种各样心结之中,超越现实,期望过高,非常常见。
摇不进好学校又坚持要去的话,当然要有超越于摇号体系的非平常手段了。
常见的非平常手段,无非是:条子、点招。
条子缩写是TZ,点招缩写是DZ。
我在2016年6月份的新浪博客中,最先提到一条公理:条子不死,点招不亡!
但其实每年条子总量变化很小,点招数量倒是经常性的被压缩得很厉害,往往对95%以上的小升初家长来说,即便点招不亡,也与自家无关了。
奥数与升学无关,这是政策方向。
现实中,与点招无关的家庭,在东城接近100%,在西城接近99.5%,很冷酷的数字。海淀今年与点招无关的家庭是多少?
很多家长在讲座中频频问起今年的点招情况,确实已经有第二梯队的学校和家长们通电话商量报第一志愿的事项,但这应该不算点招吧,至少目前还不能算,这种现象应该叫做鼓励申报,合情合理,也合法。
最近确实有些第一梯队在与牛娃家庭有交流,这种情况无疑是dz,且这几天的规模,在扩大。
有家长进一步问到dz的基础条件,这没啥疑问的。

 



首先是区三证书;



英语PET虽不要求,有则更好;



同样锦上添花的是叶圣陶证书;


但是否需要奥数杯赛证书,这个极敏感项,一直不能公开谈论,尤其是当点招数量极度萎缩之后。
其实,这已经是奥数圈子的第二次坍塌式收缩了,第一次出现在2019年的小升初,各种杯赛被叫停,以往大批黑马难以通过杯赛获奖方式露头,使得海淀点招坍塌为以集训队为主的奥数核心竞赛圈子,这也引发对于家长另一个问题的解答:学校怎么知道孩子优秀?
在海淀点招这个圈子,以北大数学院为主导的主流培训机构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所谓恩师通道,并不是谁的妄言。
当然,几个重点中学各有各的调性,不一而足。当八卦来聊,是很轻松的,当拼娃战略战术来研究,是很残酷的。但在这部分,多数家长有知情权,所以我简单花些篇幅做了回顾,尤其不希望有人断章取义。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家长关注,海淀全区登记入学投放的学位总数6980,按全年级参加小升初的人数按26000人计算,全区登记入学投放的学位占26.85%。
六强投放的学位是540,占全区人数的2.08%。
二梯队,也就是区重点及很好的准区重点学校(按我自己的标准),投放的学位是1440,占全区人数的5.54%,占全区登记人数的20.63%。
换句话,全区登记入学中选二梯队及以上的成功率是小概率事件,需要调低期望。 
抄底现象

还有一种值得我专门在公号里指出的抄底现象。
这是在去年海淀小升初出现的,预计今年会更加严重,西城南部也会有类似现象。
比如科大附中今年投放到全区登记入学的名额是令人瞠目的220名,根据去年的实战情况,这些名额预计会被清河学区及上庄学区的家长们所重视,以致于科大附小的家长们在心理上就很受煎熬,非但没有自珍,敝帚反而成了邻居们眼中的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北部学区与中南部学区的鸿沟式差异,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与之形成原因类似的,学院路学区、四季青学区及温泉苏家坨学区的家长们,比其他学区的家长们会更重视第一次摇号,也就是全区登记入学、公办寄宿入学及民办学校入校这一次摇号。
讲座讨论到的全区摇号的战略战术,不做过多披露,毕竟升学机会永远只是少数人能把握住,披露多了,对听众是伤害。
民办学校今年自主招生名额大幅度减少,简单算下来就有550多优质学位投放到第一次摇号中,这些学位在往年都是用于点招的,因而对今年海淀区的点招市场影响很大。
当然,在学位供应稳定的情况下,小升初是零和游戏,有减必有增,点招学位的减少也给了非拼娃家庭以机会,尽管成功率依然只是15%及以下,但非零和零有着本质差异。
毕竟,给不给普娃机会,是公众话题。给不给优秀生出路,是另一层话题。 此外,家长们还有一些很精彩的问题,不再赘述。由于海淀是分两次摇号,学区派位志愿填报之前,还将安排有次讲座。
海淀小升初,今年形势公认的诡异,较之以往更是扑朔迷离,以前那种态度坚决地说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经过几番博斗局势仍在混沌之中。
今晚是陪伴小升初60天的西城专场,西城讲座对我来说的难点是如何兼顾新老家长的巨大认知差异,很多老家长对我的升学理论如数家珍,只差最后的实战。
而更多的小白家长,对各学校的现实情况,仍停留在学区房的世界里,严重缺乏真实信息,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首先分不清学校的巨大差异,其次是搞不懂平民在小升初中的局限性有多大。
其实在西城,对平民来说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小升初,最严重的是如何解决小初学业断崖现象,这也是我今晚讲座所力争讲到的。
期待西城家长们的光临。
明晚是东城专场,以目前情况看,东城专场参加人数预计将非常难看,不过,这也正常。流水不争先,自有自的悠然,东城可讲的话题又是另一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