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伴小升初60天,拼孩有极限-----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第77讲

(2020-05-18 08:12:11)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怎么从脚下延伸


——引自北岛诗作《红帆船》



昨天的文章《陪伴小升初60天:摇啊摇,焦点是谁不用摇?》发表,有人说看不懂。我说,看不懂解释一下不就懂了——现在没有免费点招,只剩收仏诶点招了,但这不能写呀。
我得到的回答是,那不如直接写拼娃没出路,这是可以写的。可我是个很轴的人,我说拼娃没出路,总得拿出证据和数据来说明吧,不还是一样不能写。
事实上,“条子不死、点招不亡”,与“早起步,缓给油”一样,是我很早以前提出的。这句话以前是可以写的,反正没人当回事,条子和点招各行其道很多年了,我从来没想到这两个能走到一起了。结果当条子和点招合二为一的时候,谁都无语了。看不懂这个梗儿的,我就放心,看懂了打住别再往下讨论。
最近正是小升初新政刚刚落地的时候,大家各有期待,所以声音混杂。又由于每个人对形势掌握的信息不同,有些观点或评论说出口之后,每个人会读出不同的含义,甚至有些事情,完全曲解了我的意思: 

陪伴小升初60天,拼孩有极限-----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第77讲


这是我前几天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之后的成文,有家长特意划了重点以后在群发给我,看过这段文字真是令我哭笑不得,简单来说那不是我认为,那是我认为“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的。
在此,还原一下我接受南周记者的对话,大致要点如下:
第一个提问:有关0731政策的影响?
我认为对西城区直升校学区房影响大,对非直升校学区房影响不大,对非学区房影响是正向的,比如同样楼况,同在西单地区,顺一小房(11-12万一平米)与宏庙房(20万一平米),仅相隔1千米,差距就很悬殊,这本身就是很扯的事情,任何政策只能对宏庙学区房都难以加持。私下里,聊择校费用的事情,朋友们都会用一间宏庙厕所的费用或半间厕所来调侃。
0731政策,在具体实施上有种种问题,可以参考东城区和海淀区的做法,其中最棘手的便是四老户与新购房户顺位次序问题。诸如此类,日后再有专文描述。
具体到0731对西城直升校学区房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影响不大,其原因还是在京一代精英群体中已经有一种择校文化生成了,而且很顽固地认为西城教育就是好。很难改变这个庞大群体的思维惯性。
第二个提问:“京一代”通过什么来了解北京教育情况?
记者这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那么,答案也很简单,现实中,闻疯的数以万计人次的讲座影响了几十万人的择校思想,以致于今天已经完全改变德胜街道这个几平方公里的居民构成,把它从一个逐渐老年化的社会变成了新移民大区,并且也影响了其他街道,如月坛,如广外,等等。
当新移民进入西城区以后,她们才吃惊地发现平民极限校(参看《陪你小升初60天:“平民上限校”与“疯狂的黄庄”倒计时》)的存在与top校的高不可攀,而布衣进入top校的唯一机会便是直升校学位,尽管不是100%,也不是80%,总好过非直升校的<2%升入top校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直升校依然会受追捧的缘故,直到下轮及下下轮及后续的政策打击,我在采访中很坦率地说,直升校政策本身就是教育不均衡的明显标志。尽管制定政策的人们已经不再管这趟了,后续的继任者们却也难以对它做出改变。
另外,一旦生成某种文化理念,其中暗藏的保守力量是很顽固的。
今天的西城,尽管高房价壁垒已经筑成,但仍然挡不住相当多的新移民为了获取子女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涌入,只是今胜于昔。
上次《南方周末》采访我的时候是在2016年,当时,他们的调查结果是买入西城学区房的房价普遍在5、6百万,几乎每家都背负2百万贷款。而这次南周记者因为交稿仓促并没来得及做更多调查。
实际上,稍微熟悉情况的已经很清楚,今天涌来西城的新移民已经是资产千万以上的京一代富裕中产阶层,原本这个阶层的典型学区房应该是中关村三小的万柳学区房,以及中关村二小华清嘉园校区附近学区房。
同是中产知识阶层,西城与海淀之间的平均财富差异已经确然形成,且越拉差距越大,这背后的原因,显然这么多人的想法不是都被炒房势力所蛊惑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在海淀明显需要花费更多的课外班学费之类的因素,众多因素之中,明显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京一代中产知识阶层的家长们之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鸡血拼娃的海淀,尤其是富裕阶层逃离海淀寻找乐土的驱动力已经足够强大。
作为从小在海淀长大的我,也是一个按海淀育儿文化培养孩子的称职爸爸,突然间发现,今天的海淀镇早已经不是儿时那种恬淡幽静的小城风味,代之以新中关、银网中心这类的培训特色鲜明的新型地标词,这些词上总是飘着淡淡的鸡血的味道。
但海淀的多数家长也觉得很冤枉,很多人说我家很佛系,并没做什么,甚至我们学校整条沟看起来都没啥拼娃的,怎么大家都要一起背锅,结果仿佛是整个海淀家长都被鸡血家长群体裹挟了似的。实际,是这么回事情吗?
当然不是,任何的以偏概全,都是对现实的歪曲,进而造成大批大批优秀家长的误判,最终表现为优秀孩子们带有普遍性的升学悲剧。
对海淀多数家长来说,很难再回到我小时候那种升学、竞赛各走各路的状态,但也完全跟不上拼娃拼奥数的节奏,现在更是迷茫困惑。毕竟拼娃这种海淀鸡血产物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魂断小升初,再敢忽悠的大嘴巴及其拥趸们也必须认清这一残酷现实。不断有很多家长反映,这几天,那些人跟着形势,变化也很快,他们不再提奥数已经改提语文。估计语文之后,还有其他的项目,总之是永远不消停的节奏。随他们折腾吧,有多少人能折腾得起?!
今晚,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家长必须直面的问题,欢迎大家参加今晚的小升初讲座,来发表属于你自己内心的看法,说不定,我们可以改变小升初的历史进程,呵呵。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5rs5ZrJ7rFVrktlswomYvbBSbOy0gCDbRKX6aCeVfib4HrHibOktdNZS1LXw4WdxZoToC2Uv9VtuaQm3jR5CoVA/640?wx_fmt=png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少时受木村久一思想影响,立意于子女的早期培养,并于生子之后付诸实践。在陪孩子升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乐于指导周围家长,被家长们称为“升学的指路明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