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还不够呀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第43讲
(2020-02-15 12:17:50)
标签:
无言升学新讲堂武汉疫情高考语文武汉加油风月同天 |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於牀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讇也。”万年乃不复言。
引自班固《汉书·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讇同谄,音chan
2月12日《无言升学新讲堂》发表了第42讲如果成都七中的语文分数低了,可能是未来坏了
有家长留言:
“此文立题论述有新意,群主好文笔,多读书大概率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结合善于思考更胜一筹。”
感受家长的抬爱,直笔难,曲笔更难。
这一天刚好也爆出了一篇被网红的文章,长江日报评论员写的《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被各大媒体转载的标题却变成了《长江日报评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这篇文章现在早已经撤掉,我从网页快照上看到了原文。其中有几段分别是:
关于作者的立意,开篇说得很明白:
“(有些人引经据典普及文学知识)普及就普及吧,只是和疫情的情绪不搭罢了。”
然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身在疫情之中,现在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句祝福,每一个传递到我耳边、与疫情有关的汉语,都在打中我的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让我很暖心。但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这12个字里面,我听到14亿颗心灵碰撞的声音,这让我瞬间感受到,我是置身在一个宏伟的集体之中,这个集体有一颗强大的灵魂。
“武汉加油”很简单。越简单的词,越有力量。 “武汉加油”,无论你是诗人、作家、艺术家,还是医生、警察、律师,或者是工人、农民,你都不仅听得明明白白,而且会很快被调动起来。”
但实在为难肖畅这位老笔胆了,高考作文只写“加油、加油”,也是得不了几分,这件事本来就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却接地气,这是自古以来就改变不了的现实。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下里巴人,最好办法便是回避,最常见的回避方式便是不把这两个类型放在一起比较。
承认自己是下里巴人,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大疫大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并不区分谁是巴人谁是白雪,符合传染条件统统传染没商量。古诗、佛偈不如口号接地气,这也是谁都否认不了的事实。
只可惜,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事情,在高考作文里面也是拿不到高分的,字数没有上限要求,也是有潜规则的底线要求,评论员的稿子同样需要扩充字数。能把加油二字扩充到161个字的笔胆,也是一把好手了,但这字数还是不够。
后面为增加文章说服力,肖畅又加引了一句名人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这句引语,是吸人眼球的爆文点,影响面太大,也导致了长江日报不得不撤稿。这在高考里面,无论前后文写得再华丽,也是大概率的零分作文。
拿奥斯维辛做比喻,无论比喻哪种情况,已经不是腹诽了,直接高级黑,连带几级编辑、审稿、审批的人士及官员都要负责。这已经不是语文,而是实际政治话题了。
避免政治雷区,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其实并不难,选物理、化学、地理就可以了,语文作文的时候,多集中现代时文及古文上,问题就不大,时事话题多围绕在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方面。
作为高考作文素材,应该是够了,但作为未来的共和国建设者,仅仅会喊加油,真的够了吗?
前几天,在网上听到某著名中学的同学为自己学校密切接触确诊病例的校友(据说已经痊愈了)做了一首RAP风格的歌,但据说很快被自己学校封杀了。
学校的举动我倒是不奇怪,我只是略微奇怪于RAP不太搭中土的环境,或许我太老了,更喜欢《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的摇滚疯狂,谁又不曾年少轻狂过?
既然是恰年少风华正茂,何不粪土这一年的万户侯,呵呵呵,只要不写在纸面上,唱在歌曲里面,谁又关注你一个生瓜蛋子。
乖乖男,妈宝男,终会面对高考以外的迷惑行为,甚至于经受20年代的时代大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