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言升学新讲堂疯狂的黄庄早培小升初奥数点招 |
分类: 教育 |
提着灯笼追赶春天
引自北岛诗作——《我们》
2018年12月初,在北方瑟瑟的寒风之中,一篇《疯狂的黄庄:超前教育“十字路口”》疯狂刷屏了。
与其他网红文所不同的是,这篇并不是靠灌水买粉这样的商业推送手段获取高流量,而是真的刷破了真实阅读量的记录。
更严重的后果是,小小的一篇文章竟然引发了至少长达两年以上的针对黄庄的整治运动。
两年以上?现在刚刚2019年12月,才过去一年。
对,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一年前的文章,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还将在政策层面上发酵,在可以想见的未来,黄庄等地的培训机构还将被整治。
有不明白的家长,看到此时不禁要问:“这么大的整治力度难道还没有扑灭疯狂的黄庄?”
“嗯哪。”
有明白的家长则淡淡一笑:“你别危言耸听啦,马在跑,舞在跳,奥数一个都没少。”
“诚如君言,但小学奥数在退却,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初中及至高三的补习狂潮。”
是的,2018年岁末的一篇网红文,已经影响了2019年整个海淀小升初的走势。
并且,还在影响2020年以及随后数年里海淀区小升初的格局,这应该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黄庄爸爸VS海淀妈妈
《疯狂的黄庄:超前教育“十字路口”》,作者童伙,真实姓名暂且隐去,职业记者,很多人眼里的成功爸爸,标志便是他的孩子考入了人大附中早培班,尽管那时的所作所为更像是个在育儿过程中添乱的家庭伙伴。
从他身上,也引出了一个新名词:黄庄爸爸。
特指这几年因内心不满身边人或者周围的小学奥数课外培训狂潮而有意无意就举报的爸爸们。
言归正传,小学奥数是小升初的敲门砖,该不该学,学多学少,受小升初局势影响很大。
小升初困扰的家长之中,最急切的还是6年级应届小学毕业生家长。
我最近和海淀区6年级优秀生家长有过很多次交流,很意外地发觉这些家长普遍对小升初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主要表现为他们梦想着孩子们还可以凭考试能力强而考入6强,这是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误区。
6年级的六强点招,已经没太多机会了。
造成这个认知误区的根本原因,无外乎信息不对称。
但要命的是,这些家长并不觉得自己缺少信息,甚至于他们以为自己活得很明白活得很清楚:只要有鸡血群他们就去加,有鸡血文章就传阅,有鸡血坑班就报,有鸡血枣没鸡血枣就要打上三鸡血竿子。
殊不知正是这些鸡血做法恰恰造成了自身死穴式的认知盲区,这叫病急乱吃鸡血、逢庙乱烧鸡血,有害无益。
鸡血本身就是单色的红,它并不能告诉你真实的2019年海淀区小升初。
机会消失在2019
让我们来看一下2019年的海淀区小升初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据真实的倾情来梳理未来走势如何。
先看下图:
2019小升初对应于2013年幼升小,是个入学人数高峰,2020年-2023年都要低于2019年小升初人数,这意味着,今后4年海淀区小升初整体入学难度不可能难于2019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年小升初情况可以作为今后4年最重要的参考。
然后我们一条条梳理,第一条是2019年海淀小升初的重大事件(民间版)含部分对2019海淀小升初有重大影响的2018年发生的教育事件罗列如下:
1.海淀区教委领导换届(2018年)。
2.北京市小学奥数杯赛被禁止(2018年)。这对2019年小奥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黑马难出,恩师通道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3.《疯狂的黄庄:超前教育“十字路口”》引发海淀区政府严厉整治课外培训机构(2018年)。此事仍在持续发酵中。
4.竞赛圈内部杯赛,很隐秘(2019年春节后)。
5.质心教育被北京晚报及众多官方媒体点名(2019年2月份)。
6.龙校资质到期,未被续签,之后,持续被追打。龙校很顽强(2019年3月份)。
7.刘姥姥复归,重新执政人大附中(2019年4月份)。
8.某校委托某机构大规模考试,随后另一所某校按图索骥继续考察同批学员(2019年,大约在春季)。
9.十一学校举行全市海选(2019年5月份)。
10.海淀优先,民办校给外区名额限制在15%以内(2019年5月份)。
11.民办校集中在5月下旬招生(2019年5月31日截止)。
12.有2所六强及集团校就近选拔优秀学生,众多市三好被录取(2019年5月31日截止)。
13.某强系小升初录取过程,各种传言漫天飞舞,各种纪录不断被刷爆(2019年6、7月份)。
14.人大附中带头摧毁了2019年度海淀区中考统招体系(2019年7月份)。此次事件极大刺激了海淀区小升初竞争激烈程度。
15.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小乖获金牌(2019年7月份)。
16.80后的田俊接任十一学校校长(2019年8月1日)。
17.北京小奥主流集训队竞争日趋激烈(2019年下半年度)。
第二条则是总结2019年小升初招生特点。
2019年海淀区小升初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小升初人数剧烈膨胀,初中学位缺口大;
2.海淀优先,对外区来海淀跨区小升初的名额加以限制;
3.杯赛被严禁,公立强校点招(凭考试录取称为点招)大幅度萎缩,公开的硕果仅存的某强系点招强烈塌陷萎缩为核心竞赛圈招生。
4.就近选拔现象增多,回归传统小升初方式。
5.你懂得或不懂得的都不能说的现象膨胀。
6.其他方式。
梳理的第三条便是奥数点招情况。
首先看一下海淀小升初的整体模型,参考下图:
这张图里最突出的便是那个“核心竞赛层”的小小圈子,这个圈子是海淀区小升初的传统,由竞赛精英孩子组成,始终没有断过。
在过去的杯赛时代,长期是以华罗庚杯、迎春杯一等奖获奖为标志,同时也伴随着仁华学校、龙校、金帆培训学校这样的坑班点招,杯赛+坑班,构成了海淀区小升初最引人瞩目的风景线:奥数选拔体系。
随着2018年岁末,奥数杯赛被北京市全面禁止,在2019年小升初的过程中,这个体系便塌陷萎缩成了很小的核心竞赛层这么个小圈子。
而且这个竞赛小圈子在2019年随着101中的退出以及十一的全市海选(未参考奥数点招)而变得出口范围很有局限,这个小圈子是由各主流机构的集训队及高端班所组成的。
参考下图:
现在,早培已经是此类招生硕果仅存的公开通道了,这意味着在2020年的六年级小升初,公立校的六强已经没有奥数点招的空间了。
清华附中实验学校及北大附中实验学校,作为民办校,其行事也必然更加谨慎。
公立六强六年级无点招,拼孩无用武,只能考虑民办校选拔。
梳理的第四条便是海淀民办校的点招情况,可以参考下图:
由于海淀优先,外区名额大幅度减少,民办校的机会对海淀区优秀生源来说,还是很大的。下图供参考:
尽管民办校招生明年也将集中在5月下旬,又受海外冬令营事件影响,不能提前招生,显然也不能考试选拔(有利于人脉操作),尽管有这种种不利,也还是有展示孩子学习实力的机会。
其实,还有第五条。
有两所强校在附近小学所进行的就近选拔,对市三好生等更青睐。
这可以称为古典小升初推优方式的轻度复活,如果您孩子在学校表现很优秀,没准有惊喜。
有人总恶意散布所谓的“优秀生填坑”现象,这在海淀小升初不成立。
最后,简单的总结便是:2020年海淀区小升初,期望别抱高,没准有惊喜。
你可以把结果当做是命运的安排。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北京小升初,是人类最复杂的社会活动。
只有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才是完整的北京家长;
只有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才可以谈育儿大道理;
只有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欣喜还是悲伤,都会明白一点:时光不可倒流。
对小升初煎熬中的家长来说,同样的,金钱损失可以弥补,时间流逝再也不回头,小升初最怕扑错方向,浪费时间,但现实之中,每年这样的例子都是屡见不鲜。
小升初升学,毕竟只是极少数人才能获益的事情。
在全海淀区一个年级2万5千还要多的同学之中,人大附中能收多少学生?清华附中能收多少学生?十一能收多少学生?101又能收多少?
掰着手指头就可以算一下,进不了6强的是绝对大多数,很多家庭小升初这一坨鸡血注定要白喝,这一堆题注定要白刷,这一张张病假注定要白泡,但具体是哪些家,即便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掐多少次指也算不出来吧!
谁能进谁又不能进?这不是哈姆雷特式的哲学问题,而是现实的关键突破点,需要家长去碰去撞去找寻孩子们最需要的答案。
那答案=命运的安排,只不过,这命运是由天还是由你来安排,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那信息不对称的囚笼。
这点并不难。
无言升学新讲堂终于可以留言了,记得聊聊你升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