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远离鸡血的东城--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

(2019-10-14 10:02:21)
标签:

无言升学新讲堂

学区房

闻风热

东城教育

流水不争先

分类: 教育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5rs5ZrJ7rFFQjkXHFacjrK53yNYKRWBcYW2QMHXHbpiaWGxA8DsPOFJZJRLbf21vxUUMkU9kM4XcnwXSCnSicSg/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5rs5ZrJ7rFEHED6Qa7nwWptDDt6GLddCDAZV6cQp9uCOBttbxtbicjO45PMNh2rC9MUgZticDlv9B3ouvT6vm0w/640?wx_fmt=jpeg

一只轮子寻找另一只轮子作证引自北岛的诗——《蓝墙》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RApCPwFkfdjaZt6VQiabicJWMe5qVW9AvNoYp5fmWGpRuXlsAAO6aTicKJCPoA0WbLMFHGWJ7WBjpENEMkUuBliaQ/640?wx_fmt=jpeg
无言升学新讲堂第九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5rs5ZrJ7rEvhwqCjuF8iaN7jJAVicEZWyMJFbk3x2T1dgMs1DNcB6Vll7I4MHFPgwrzq0HQHesOmsSfLZtKhQOA/640?wx_fmt=jpeg 有一位家长想为自己的孩子择校,便花了咨询费求教闻太师。 这个闻太师不是《封神榜》里的人物,而是现实中一位狂炒西城学区房的宗师级人物,也是谈北京学区房一定离不开的人物。 这次,闻太师给的答案竟然是让这位家长在东城区的和平里学区择校,理由是那里教育最均衡。 一位西城学区房炒家推荐东城,这个答案惊到我了。细问才知道,这位家长择校其实并不需要买学区房。 但最终,他选择了和平里四小,一个不坏的选择,但前途也充满了疑惑。
闻太师最早期的买学区房理论是:在北京要想上北大清华,必须在海淀区或西城区择校,必须的,别的区都没戏。众所周知海淀区太鸡血,也就是学习压力太巨大,他说西城区轻松且考北清的比率更高,所以上学要上西城学,买房要买西城房。还做了一个比喻,西城教育是高原,海淀教育是丘陵,东城教育是平原。
但实际上,在西城区想考北大清华,一点也不轻松,哪个区都不轻松,只有状元们接受采访时候必须说得轻松。实际西城区的幼升小人数快速翻番,超级中学的学位没有增加且草根很少有机会分羹,从链家中介们给的升学数据虽然美丽,但连小升初的普通知识阶层家庭里的孩子们都知道,草根靠派位进名校根本没戏,这就是著名的“西城陷阱”。这背后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名校与普中之间的教学差异依然巨大,甚至于随着集团化的推进,各学区之间都拉开了巨大差距。
闻太师的理论是2009年就出来的,作为京2代家长,我当然知道北清有多难看,所以我当年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捋:好啦,如果我不定位北大清华,只是985,在东城升学可以吗?对,是真的可以。我在下文会给一些解释,简单说,这是由于东城虽没有对位于北清的超级高中但可力争985的市优秀重点中学比较多的缘故。

十年之中,闻太师自己偶尔也提到了东城高考的一本率是全市最高的,这是真的,而且会维持几年,但在这背后的真实是,比率在现实中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各区升学人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且波动非常大。这些年,京一代家长们因教育移民涌入西城区海淀区的现象非常火热,某些学区近乎疯狂。对于这些区域的原住民来讲,完全没有办法阻止,某些方面的人所凭空想象的靠高房价抑制人口增长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效果很不明显。
老东城的教育,相对来讲,最均衡,现在已经是无可辩驳的常识了。
这种相对均衡的背后,并不意味着无差别式的教育,而隐隐的是精英外流留不住顶尖生,这要先从学区房没人炒谈起。学区房没人炒,意味着外来生源输入程度低,输入程度低意味着教育生态变化幅度小,容易分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5rs5ZrJ7rFEHED6Qa7nwWptDDt6GLddsSXHIQeIwtXR1kxSPIpEI7rGJhx3VDQNuNhdjvCVowJLLAWuWicOgPQ/640?wx_fmt=jpeg
东城学区房一直没有人炒,为什么? 京城的学区房由来已久,在十年以前提到北京的学区房,人们往往联想到海淀中关村三小的万柳地区、中关村一小的中关村老房子、还有府学胡同小学的交东小区等经典学区房, 但自2009年以来,谈学区房通常都会联系到金融街学区、德胜学区的超高溢价,只不过今天想谈论的话题是东城教育,东城是受炒房干扰最小的教育相对不错的区域。 细细分析起来,东城学区房没人炒,至少有六大因素: 原因一.东城区没有超级中学 即便以后央区合并,东城区最强的2中在新的中央政务区里也仅排在4中、实验、8中、师大二附中之后,位列央区第五,全市排名第10-第11位左右。4中、实验、8中、师大二附中,今年考取北大清华的人数最最保守估计至少在160人以上,2中、汇文中学、171中、5中考取北大清华的最最乐观估计是不到50人。这就是在评估超级中学的最重要指标北清录取率上,东西两区的巨大差距。
锁区,无济于事!
原因二.清北升学率倒退 市教委自2015年开始在东西海三区实施升学锁区政策,帮扶东城作用有限,反而使得以北清录取率为导向的学区房买家在东城区基本绝迹。 而这部分以考取北大清华为导向的学区房购买需求,是在近十年最成功的商业营销,没有之一,极大推高了学区房的溢价比率并使之达到极致。 当然,家长需要切记现实中的事实是:北清录取率与名校及加分有关,与学区房完全无关。 原因三.东城生活节奏慢,安逸舒适,鸡血浓度最低,以致于京一代家长了解东城的渠道及机会很少。 原因四.闻太师没有投资很多的东城学区房。 原因五.东城链家等相关业者非常不积极,看起来这些人也习惯于东城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节奏了。 原因六.东城区教委曾经在媒体上郑重承诺的学区直升政策,受著名的“史家的手”(优质校学区派位名额向特定学校所在的学区倾斜)干扰非常大,沉重打击了京一代家长的信心,加之去年实行一房多校政策,对并不存在过热的东城学区房市场抑制作用明显。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非直接因素,东城区公安分局自2015年开始,对落户限制之严居各区之冠,对择校热影响大,但对东城学区房市场其实是实质利好,因为买房落户口一直不受影响。 下图是以2009年幼升小学生数量为基数2007年-2018各年度幼升小东西海三区与2009年各区基数的相关比例示意图:那远离鸡血的东城--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


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东城区和海淀区的幼升小增长幅度是持续下降的。
意味着未来2020年-2022年东城区、海淀区小升初都比今年宽松(不含小升初外区增量的情况下),而西城区的小升初则是2020年可以稍微喘口气,其他年份的草根子弟的噩梦断不了,在未来的这些年份,草根家长的小升初,调低期望,调低期望,调低期望,是唯一办法。 可惜的是2018年受东西城合区预期影响,东城区的幼升小增长幅度非常大,仅次于西城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5rs5ZrJ7rFEHED6Qa7nwWptDDt6GLddsSXHIQeIwtXR1kxSPIpEI7rGJhx3VDQNuNhdjvCVowJLLAWuWicOgPQ/640?wx_fmt=jpeg
每当人们谈论东城教育的时候,一定不是先谈学区房,而往往先谈到的是精英孩子外流现象。 东城家庭有两次升学外逃机会,小升初、中考。 东城幼升小反而是净迁入量大的升学环节,但也有一些东城土生土长的爸爸毅然决然地选择去海淀幼升小的路径。 最早的一个东城土生土长爸爸,网名叫寂微,他年轻时候是奥数选手,很早就布局了几套房,成为西城“闻风时代”之前的学区房专家,最终他家孩子是以中关村学区房就近入学,孩子现在还在小学,这些年在网络上并不活跃了。 另有一个爸爸叫金恒瑞,满族名讳应该是爱新觉罗.恒瑞,现在已经是彻彻底底的海淀家长了,很少有人把他和东城联系在一起,他也很少提及东城教育,每次提及都是不屑。 另一个在东城家长群体中名气非常大的爸爸,网名叫笑天,他家孩子学业轨迹是:府学、人大附中第三届早培、今年考入北京大学。
笑天和东城家长之间还保持着联系,大家非常感谢他的经验分享。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爸爸,只说真话,从不说假话。 在我印象里,笑天和寂微这两个家长是东城爸爸的典型代表,做事不疾不徐,无功利心,古道热肠,虽然两人的年龄都不算大。只不过,孩子们都在海淀升学了。
寂微的孩子还在小学低年级,升学实战经验还有待积累。 笑天,当年是顺天府学的重要家长,孩子也是考入人大附中的东城小升初精英,只是每当他谈东城中学情况的时候,已经属于局外人身份了,隐隐之中总让我听来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他谈及的东城教育的深度,可不仅限于高考时候的北清人数低的现象了,而是对985考取人数的担忧。 人在海淀,总难免有些海派了。 海派的味道是什么?
我应该就是一个骨子里的海派,风格是咬定目标,坚忍不拔,任凭狂风恶浪,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而东城派的味道是什么呢? 应该是流水不争先吧。 是流水,便不是死水。 死水也不争先,只因没法争先。 流水不争先,但凭山形地势,奔流不息,拼的是顽强与坚韧,正符合京城草根阶层的韧与忍。 “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不就是考进北大清华的几率小些嘛,人生何必非要进北清,东城子弟成才路径依然有很多,尤其是文艺成名的非常多,如王靖雯、杨紫、张一山等。更早的二中作家群更不用说了。 即便是高考,东城区也有特别成功的例子。 2017年,五中高考有一位鄢雨轩同学考出了全市理科第四名的好成绩,他及他们班的成功经历被很多人认为不可复制。
鄢爸爸倒是介绍了一些情况。 鄢雨轩中考从5分升入5中的时候,那年由于还没锁区,5分尖子生考入四中的约30多人,按鄢爸爸的话说,他们虽然也羡慕,但更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小鄢在接下来的高中三年,稳健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到最后,虽然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但结果还是好的。 一个成功案例背后,聚集了孩子本人、家长、班主任、学校等多方面的合力。
当然,在这案例之中,我注意到的是鄢爸爸所起的舵手般的作用,又一个低调务实、流水说不争先还是争到先的东城爸爸。 每年中考以后,东城区至少有40-70位优秀生流向西城区和海淀区的超级中学或名校国际部。 其中有位拔尖的孩子,去了人大附中以后,第一次大考也只排在300名左右。 同样的事情,引发的感慨不同。局外人会惊叹:东城怎么落后这么多?局内家长则想的是:我家孩子是不是不该去人大附中?
到过非洲的人,应该知道,非洲原始大森林,树木非常茂密,只有那茂然秀立于林上的高树才能吸收到充分的阳光。
其实在我眼中,这20年刘姥姥在小升初阶段高度成功的收揽了全市精英(包括东城的部分精英),其结果也是非洲大森林的那种效果,对普通优秀娃是否有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更爱东城的宽松与杨春林校长所讲的精致教育。感恩东城的教育,虽然它并不完美。
说到底,鸡血外逃也好,乐观佛系也好,只要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细节,便是尽心父母的所为。很多小白家长,喜欢听直接的结论,结论是:
多听,多看,多学习,找好找准自己家孩子的升学定位。无论东西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