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言ok
无言ok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559
  • 关注人气:2,4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球时报,欠读者太多的公正

(2018-10-12 07:27:46)
标签:

环球时报

参考消息

胡锡进

崔永元

分类: 教育
我是从小读《参考消息》长大,是那种报纸形式俗称的小参考,不公开发行,属于保密层级很低级别的保密文件,仅限干部阅读(查资料是限县处级),不对工农群众,小参考登载的是新华社从国际媒体选登的各种报道,记者自己的报道不多,记者报道多的在俗称大参考的《内部参考》,大参考保密等级高,限制干部的级别高,不谈了。
《环球时报》创刊那几年,我一直在买,与参考消息不同的是《环球时报》很多是请新华社驻各国高级记者作为自己的特约记者为其撰稿,印象很深的是,那时时值朝韩民族和解,《环球时报》同时请我国驻汉城和平壤的记者撰稿,刊登在同一期,而且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写作自由度高,两边记者颇有些各为其地主说话的意味,同是中国新华社记者,观点因各种驻地国不同而有冲突,很有看头。我那时以为《环球时报》也是新华社体系的,现在查资料才知道是人民日报系统的。
后来,基本就不看,主要还是网络发达,可看的媒体资讯太多了,另一方面,《环球报道》观点如何一鸣惊人另说,报道新闻经常很偏颇,和创刊那时的专业性差异太大。
这次,《环球时报》最早报道瑞典住宿事件,也是国内媒体的统一依据,我原本因是《环球时报》的报道而对此事不关注,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竟然成了全球轰动的外交事件,《环球时报》在此次事件中报道不全面且添加太多煽情因素,而后来相对专业客观的第二次报道又与第一次报道反差巨大,且早已摧毁中立读者的信任感,《环球时报》的偏颇报道造成的影响如何由组织评估,仅从表面看就非常不乐观,否则后来的STV辱华节目不会改由《观察者网》来报道。本来这事的重点不是酒店是否歧视华人,而是瑞典警方粗暴执法。
此事本来已经快翻篇了,这几天《环球时报》偏有一篇评论日本自千禧年以来18年18个科技诺贝尔奖的原因,我以为环球时报有所改进可以不那么偏颇地来评价一个事实,点进去看了半天,就得到一个结论,日本有钱是诺贝尔奖多的原因。我们现在没钱吗?钱花在科技上还少吗?我很难想象该评论者在大学不是混出来的。现在,韩春雨式的高教腐败是阻碍科技创新的一大癌症,学问做得好不如学问的搬运工------会做官,混得好,这样的现状怎么能期望有科技创新局面呢?我们应该设立一个官场诺贝尔奖,官做官,科学归科学,技术干技术,别掺和在一起。
这几天,崔学长人气正旺,有点势不可挡的劲头,除了担心其人身安全外,在此对他们这几届广院新闻系师生的新闻专业素养,表示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