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回旋余地/小升初卡位战,背后深度分析之二

标签:
小升初奥数模式闻疯热出国模式 |
分类: 教育 |
名言一:
(对知识分子家庭来说)什么时候(文言词是:任何年代),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硬道理。
-----京城某著名小学某前校长私下寄语
寓言二:
草根的孩子 /
抓紧学习,适应环境,是草根家庭的二大法宝。法宝一不在本文展开了,论述的重点放在法宝二。
草根家庭在小升初卡位战中能为自己争取到多大回旋空间呢?
先简单回顾一下大环境因素:
作为首都,北京的教育资源非常好,但升学竞争也激烈。北京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质量好数量多,精英人才更是从四面八方云集京城,传说每年硕博进京指标都有2万个,然则在京高考,考大学容易,考好大学难。因为教育部及部委所属院校给北京名额并不多,能给较多本地名额的北京市自己办的市属院校,与沪、宁、杭等本地名额很多的省市属高校相比,差距则很大。
之所以要争取好大学的学位,草根家长思考的很大因素无非是为将来就业好一些着想。现今是学历社会,抛开裙带关系,好的学历对就业确有一定的裨益作用。
当然,也有华人重教文化的传统。文革期间很多知识分子家庭子弟也都在偷偷地读书。
和过去不同,中小学教育发展到今天,除了走应试道路外,越来越多家长子女升学还选择了出国留学道路,留学道路对留学生外语尤其英语的要求高,这和同样耗时耗精力的奥数模式有一定冲突。
具体到小升初的京城小环境,草根家长的选择余地并不大。
从大的路线说:
孩子资质优秀且家长自己有精力辅导,也狠得下心让孩子吃苦的, 可以选择应试道路尤其是成熟的奥数模式。
只不过,有个问题:
奥数模式为越多家长所了解,其边际效应则快速下降,也就是付出越大,家长们所感受的小升初成功几率不是容易而是相反随竞争而越来越难。
奥数模式为越多家长所了解,其边际效应则快速下降,也就是付出越大,家长们所感受的小升初成功几率不是容易而是相反随竞争而越来越难。
我们来看一个古老的例子,我记得在2012年灭奥前的某一年,学而思杯参赛人数由1、2年级的5、6百人,快速到中年级的2、3千人,最后6年级参与者近万人,可查的记录是而灭奥之后的2014年学而思杯参加总人数为惊人的1万8千人,最近几年,学而思已不发布这类刺激公众的数字了。而实际上,学而思杯作为机构杯赛对小升初并没有直接助力。试想,仅仅那几千晚学的家庭若都提早做准备,又将出现什么状况?
无疑问将是另类闻疯热。还好,这种事情到目前为止并没发生,因为奥数模式最主要的成功结果是通过各类点招来实现的。但点招与学区房完全不一样,学区房有各家中介提供公开半公开信息,而点招多数并不公开,一旦被红眼病家长知道则会举报到教委,而使得招生工作半途夭折,这些年全市点招数量变化不大,海淀区1200-2000,朝阳区300-500,西城区200-300,东城区主要是崇文区200-300。丰台、顺义也有数以百计的招生(不看重奥数)。但需要指出的是,点招生中也有条子生,简单估计至少占15-20%,因而更恶化了这条路的生态环境。当然,另一方面条子生里面也有学习非常好的孩子。
作为家长,为了孩子,有个工作是必须做的即估计自己孩子那届的竞争环境,学而思杯参赛人数通常是个很好的参照指标。众所周知,奥数是小升初点招的敲门砖,而这种强烈功利心也导致很多家长心态失衡,急功近利,忽略了奥数基础同样需要家长有长期培养的耐心,因而现实中有很多半路而废而不成功的例子,还有相当数量的深层也更隐形急功近利是政策追逐者,囿于自身视野看不清任何教育政策从立意、策划、成文乃至出台后的执行等各个环节,3-6层家长均没有丝毫话语权,所不同的是,2、3层社会条件优厚或家底厚有资本,可以跟着一层子弟在学业上减负,而四五层家长中也有部分这样的愚蠢跟从,只是减缓了这几年小升初点招的总体惨烈程度。尽管如此,当条子也在今年大反扑以后,奥数模式在未来几年进入生态恶化期也已不可避免。
所谓生态恶化,其实12年前也已接近,比如那时有仁华捷径,在小升初前保持在仁华前三班及大恒科技7楼其他各班半数的孩子可被录取进人大附中,那时仁华内部的竞争便已异常惨烈,仅奥数班就要保持在4个高端班及坑甚至更多。在仁华最终被解散的今天,中学自己办的有系统的以我为主的培训班已经大多消逝了,家长们所能依靠的点招渠道仅限于各类培训机构,而机构自身的腐化也在明显加速,另一方面,竞赛型奥数与初中数学结合并不紧密,大批孩子小升初以后并不走竞赛道路,小学竞赛的很多努力在中学并没有相应需求,属于额外负担。这种情况也为2层家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小学打好课内基础,适当加强课外培训,争取直接考入名初中的实验班,从而理论上可以不在奥数竞赛上浪费时间。但对草根家庭来说,正是因为不确定小升初能进什么样中学,才使得点招路线格外重要。
还有一种考虑试走出国留学路线,这对孩子的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要求高,在小学即计划走这条路线,往往较早选择私立学校。当然,也有很多混合型,到小升初之后视孩子的情况再考虑是否出国留学。这条路目前还不算拥挤,且越来越热,将来更热。
总之,小升初卡位战,草根家长目前的选项并不多。
往期精选: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trboDia7ZJicxaEPJh6evLHgFIFKredyQyVhzTxkr3VKByBv6JaHQNyjV9rh3au7uISYBMrImzKZicQQe7dQ1ibq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京城儿童非奥数成长模式。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trboDia7ZJicxaEPJh6evLHgFIFKredyQdx1ZqjF77BW39URVXjTBdfkkFWZKXTpocTeSYibHs4SgOmzrzvcNNY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