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小垃圾桶事件与京城小升初3
(2016-12-22 09:10:41)
标签:
中二小垃圾桶事件小升初校园霸凌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苏东案 |
分类: 教育 |
这几天工业霾很严重,已成为时事热点话题,校园霸凌以及校园凌虐在家长群里讨论的都少了,但其实,我前文所提到在此次中二小垃圾桶事件中近乎看客的CCTV却做了一个关于平谷某中学校园凌虐的报道,而且这种初中生校园凌虐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校外黑社会色彩,但却因施虐者未成年,派出所不受理,学校管不了,而出现了盲区,据说过去的工读学校也取消了,又没有对应法律,立法权贵耽于正事又见一斑。央视这次做了件值得称赞的正事,但很可惜的是相关的社会关注热度及家长的热情已被垃圾桶事件严重消耗掉了。
中二小垃圾桶事件,对京城中小学校的影响,表面看有两个:
第一是教委及学校对校内欺凌现象会格外重视,从学校角度讲,很多学校本来就因怕磕碰而不许学生下楼到户外运动,现在更加小心翼翼了。学校对学生严管的可能性大。
由表及里,潜藏的对小升初影响,是重点中学更不愿意接收问题学生,特别是超级中学校长的社会地位高于西城区教委主任(是由161中学校长升职的,161中学在重点中学中属于中等),因而在2014年狂风暴雨式房教改运动逐渐平息且各区委不愿意过多干预的丙申年,俗称的猴年马月,学校的招生权力明显有所恢复,可以想见,未来的丁酉年回流过去各区由超级中学及强势中学主导本区升学江湖的格局属于高概率事件。补充一下,海淀区委原本就没干预,而西城区近期还有一位常务副区长因帮助富商子女升学收受贿赂被判刑(至少官媒如此报道)。
第二是学校对家长的态度会有变化。防范心理加重。
首当其冲的是对媒体业家长们无论幼升小还是小升初择校都会被校方敬而远之,其次是有较强独立意志的家长乃至群体,如有两次散步记录的某学区及其它学区有散步历史的家长们。说秋后算账倒不至于,但没想法是不可能的。
毕竟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小升初实质是人情战。谈论这部分比较复杂,下一篇文章再讨论家长对家校、家家关系的对策,掰开了细细地聊。简单说,在小学阶段重视做老师关系的家长,会不亚于重视奥数的数量比。
另外,还有一点可能影响京城教育的时政事件,顺便提醒学前家长们,这事件影响学区房,不涉及垃圾桶,也就是丙申年末领导说了一句警句:“房子不是用来炒的。”
从年初的跳涨,到岁末的“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京城家长将迎来充满更多不确定因素的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