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的财富与历史的真相

标签:
海昏侯刘贺汉宣帝霍光张安世 |
分类: 历史 |
这几天从同学那里了解了海昏侯墓葬发掘情况,顺附几张照片。


海昏侯刘贺,是西汉第二代昌邑王,汉武帝之孙,于公元前74年继承了他叔叔汉昭帝的帝位,但短短27天即被权臣霍光废黜,同行的昌邑王臣属200多人除了王吉龚遂(均为后来的名臣)等几人幸免外皆被斩杀,《汉书 武五子传》中对这段历史有详尽记载。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汉书》是站在霍光及霍光所立汉宣帝及后人立场上写的,失败者刘贺的文字自辨目前在世上找不到。
被废黜的刘贺,直接被废为平民,连昌邑王的封号也丢了,在汉宣帝元康3年(公元前63年)被封为海昏侯,发配到了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江西。从后面引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贺一直过得很不开心,并在海昏侯期间,他因后悔被废时未作反击而被削去三千户占其食邑总数3/4。在削邑事件不久,刘贺即死于神爵3年公元前59年,死后就葬在附近的墓葬了,并且在公元三百年的大地震中鄱阳湖底,在1700多年后海昏侯墓葬群被考古学家重新发掘。
目前的发掘还在进行中,出土文物已十分丰富,上万件文物含有大量金器,五十吨铜钱,诸多迹象显示是刘贺本人的墓葬。


海昏侯刘贺,是西汉第二代昌邑王,汉武帝之孙,于公元前74年继承了他叔叔汉昭帝的帝位,但短短27天即被权臣霍光废黜,同行的昌邑王臣属200多人除了王吉龚遂(均为后来的名臣)等几人幸免外皆被斩杀,《汉书 武五子传》中对这段历史有详尽记载。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汉书》是站在霍光及霍光所立汉宣帝及后人立场上写的,失败者刘贺的文字自辨目前在世上找不到。
被废黜的刘贺,直接被废为平民,连昌邑王的封号也丢了,在汉宣帝元康3年(公元前63年)被封为海昏侯,发配到了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江西。从后面引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贺一直过得很不开心,并在海昏侯期间,他因后悔被废时未作反击而被削去三千户占其食邑总数3/4。在削邑事件不久,刘贺即死于神爵3年公元前59年,死后就葬在附近的墓葬了,并且在公元三百年的大地震中鄱阳湖底,在1700多年后海昏侯墓葬群被考古学家重新发掘。
目前的发掘还在进行中,出土文物已十分丰富,上万件文物含有大量金器,五十吨铜钱,诸多迹象显示是刘贺本人的墓葬。
看到这部分文物,人们不禁感叹:一个废帝身份在穷乡僻壤的侯爷,好有钱呀
很多文物有“昌邑”铭文,显示是从山东的昌邑王府搬去的,如果刘贺把昌邑王府的府藏搬运到海昏侯府,倒也好理解,不过,这需要汉宣帝同意,否则重重监管之下,很难掩藏行迹。
很多文物有“昌邑”铭文,显示是从山东的昌邑王府搬去的,如果刘贺把昌邑王府的府藏搬运到海昏侯府,倒也好理解,不过,这需要汉宣帝同意,否则重重监管之下,很难掩藏行迹。
《汉书 武五王传》有汉宣帝密切监视刘贺的记录,翻译成白话文很长,内容也很详尽:
汉宣帝即位后,内心忌惮刘贺,元康二年(前64年),汉宣帝派使者赐给山阳太守张敞玺书说:“诏令山阳太守:要谨慎防备盗贼,注意往来过客,不要泄露这条诏令!”张敞于是分条禀奏刘贺平日行为,说明他的废亡之状,说:“臣敞地节三年(前67年)五月任职山阳,故昌邑王住在从前的宫中,在里面的奴婢一百八十三人,关闭大门,开小门,只有一个廉洁的差役领取钱物到街上采买,每天早上送一趟食物进去,此外不得出入。一名督盗另管巡查,注意往来行人。用故王府的钱雇人为兵,防备盗贼以保宫中安全。臣张敞屡次派官员前去察看。地节四年(前66年)九月中,臣张敞进去察看他的情况,故昌邑王二十六七岁,为人脸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胡须很少,身材高大,患风湿病,行走不便。穿短衣大裤,戴着惠文冠,佩玉环,插笔在头,手持木简趋前谒见。臣张敞与他坐在庭中谈话,看到他的妻子奴婢。我想用话触动他,观察他的心意,就用恶鸟试探他,说:‘昌邑有很多猫头鹰。’故昌邑王答道:‘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长安,根本没有猫头鹰。回来时,东行到济阳,就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我看到他的子女持辔,故昌邑王跪着说:‘持辔的母亲,是严长孙的女儿。’我才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儿罗紨,以前是故昌邑王的妻子。观察故昌邑王的衣服、言语、举动,白痴呆傻。十六个妻子,二十二个儿女,其中十一个儿子,十一个女儿。我冒昧上报他们的名籍与奴婢、财物簿册。臣张敞以前上书说:‘昌邑哀王的歌女、舞女张修等十一人,没有子女,又不是姬妾,只是良人,没有官名,昌邑哀王死后应当放她们回家。太傅豹等擅自强留,认为是昌邑哀王园中人,我认为按法不当留,请求放她们回家。’故昌邑王听到后说:‘宫中人守陵园,病了的应当不治疗,互相杀伤的应当不处罚,本来就想让她们快点死,太守为什么却想放了她们呢?’可见他的天性就是喜好败乱伤亡,最终也看不到一点仁义。后来丞相御史把我的上书奏上,奏折被批准。她们都被送回家。”汉宣帝因此知道刘贺不值得忌惮。
汉书的真实度如何呢?应该类似于今天的新闻报道,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多很准确。但历史事件的真相已经湮灭于时间长河,同一事件后人可以有多种假设,这真需要发挥一下想象力了。
从现有考古发现看,刘贺继承的昌邑王国很富有,霍光废黜刘贺以后,并没有抄掉昌邑王府,仍然有大量财产可供刘贺使用,尽管刘贺仅仅已是庶民身份,很显然,从史书及考古上看不到霍光对刘贺的太多敌意,反而霍光在废黜刘贺,送他回乡时,很真诚地解释他这样做是并非私仇而是为了汉家天下云云。
那么汉宣帝刘询的猜忌与防范则在史书中有充分记载,封海昏侯而流放江西,之后又削去大批土地,无非是将刘贺驱赶出中原政治中心地带并削弱其经济实力。
联想到芒刺在背的成语,再结合考古事实,刘病己(汉宣帝微时名字)在戾太子残余势力安排下夺取刘贺帝位的历史真相逐步明朗起来,以张安世为首的政变集团暗中拥立刘病己,在汉昭帝病重以后做了精心准备,并勾结昌邑王府的内线人物,在昌邑王进京期间故意纵容怂恿年轻的小王爷胡作非为,并暗中记了黑帐,更重要的是调拨昌邑王与霍光的关系,而霍光本人则因与卫皇后的亲属关系而并非中立,但长期护卫汉昭帝,因而与刘病己无任何个人私交,否则汉宣帝也不会芒刺在背了。而张安世家族则不同,张安世儿子与刘病己是发小甚至一起混迹街巷,张安世的哥哥张贺身为戾太子亲信旧部,不仅是刘病己的救命恩人,且是暗中的监护人,甚至于想招其为婿,遭到了老于世故的张安世的阻止,但张安世是在等待时机。刘贺继位27天,犯下1100多件罪过,平均每天40多件,不仅他自己忙不过来,这种统计数字也需要很多双眼睛盯着、很多双手记录下来,显然,在刘贺周围,一个庞大的政变组织在活动。而刘贺也不可能没有自己朝臣支持,特别是齐鲁籍的官员。但最终,还是霍光选择了自己内心里的偏爱,所谓的天下大义,应该就是霍光内心想还给戾太子一个公道吧,但没有想到自己的家族会被族灭,而张安世家族则一直传袭到东汉,成为两汉传袭时代最多延续时最长的侯爵家族,这也是汉宣帝及其后代对张安世功劳的回报吧。
而刘贺呢?连布置反击的时间都没有,稀里糊涂就被废黜了。
不管怎样,自认无辜的刘贺把自己的大量财产带进了坟墓,直到21世纪,人们才有幸再次目睹。
前一篇:海淀教委关于教改的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