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家长散步的后果:西城的保障服务集中重点与教育资源烙披萨
(2015-05-29 01:13:21)
标签:
月坛家长散步教改保障服务教育烙披萨 |
分类: 教育 |
2014年教改伊始,我曾经写过:
各区针对小升初的教改,东城开出支票,西城写下期票,海淀偷偷发了船票,相关内容可参见下列拙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a0ac40102vvqi.html
体制内外的西线升学---------西城区的保障服务是义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a0ac40102vweb.html
精英云集---------海淀区的掐尖又得手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a0ac40102w6px.html
在2015年的小升初过程中,东城教委兑现了很多张支票,甚至不惜破坏中考公正性以补偿小升初派位失败学生的利益,又以封区手段来维护生源不外流,接下来面临的则是如何提升实打实的高中教研水平。
没有好的高考成绩说服心存疑虑的家长们,在市教委的这块实验田里,东城教委即便把小升初耕耘得再好,未来的东城也会沦为通州现象,京城的东部不过是又多了一些潞河中学的城区版。光靠封区而不引入全方面的高中竞争机制,恐怕不容易。
在2014年按兵不动的海淀教委,于2015年继续发各类船票之余,也为拿不到船票的家庭写了一张到9月份就可见光的期票,在9月份公布17学区小升初教改方案。公众对此的疑虑很重,海淀本是规划为文化教育区的郊区,有大量农村人口转型的社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兵种总部及直属机关犬牙交错,教育资源则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最好的最差的同存在与海淀区,而且不是凭长官意志可改变的,以街道划分学区无疑便利清查户籍状况,但数得过来的优秀中学资源如何被熟悉海淀情况的海淀教委摊成17张大饼,因为关系了千万个家庭的利益,即便是利益攸关的家长们也只能屏气等待9月份的到来。
海淀17学区这张9月份到期的期票,已经有了一个前车之鉴:西城区那张跨年度的期票出了小纰漏。
参见拙文西城区教育改革插曲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a0ac40102x2hx.html
那张引发争议的实际历时20个月(含教改前2013年的酝酿期)的始终处于幕后工作状态的《2015年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学校一览表》终于发表于2015年5月12日,链接如下:
http://www.xjks.org/info1.aspx?iid=825&id=58&url=/page1.aspx?id=58|p=|s=Title|n=
该表引发的最大争议是把月坛街道的属地中学8中抽走,加之某些炒房利益集团的煽动,激发了月坛部分家长数次散步与教委沟通,相关信息参见拙文《就近入学,如何面对孟母三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a0ac40102x2pb.html
月坛家长散步的后果,以我掌握的现有信息看,主要是两方面:
1,西城小升初阶段的保障服务将集中在重点单位。
目前,有关方面已内部重申了要保障的范围,毋庸赘言。无论小升初保障服务的比例伸缩多大,幼升小与小升初之间都有巨大比例差,将成为2020年以后才会爆发的体制内子女升学问题。目前看到的保障服务制度另一个问题是与单位属地更紧密,不容易跨区转移福利,也将导致西城压力非常大。
2,西城教育资源,不是在摊烙饼,是要烙披萨,
众所周知,西城教改是西城区委直接抓的政绩工程,因而其视点独特,与其他区不在一个方面上,并且,受月坛家长散步的刺激,强制均衡将是下一步教改重点。
众所周知,帝都教育难均衡,难在西城与海淀。
《后汉书.刘隆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度田(中央政府检查田地)故事,光武帝在检查工作时看见小吏的书牍上抄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不明白问小吏,小吏却不肯说实话就说是大街上捡到的,这时候12岁的汉明帝回答他爸爸的疑问,说道: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古往今来,一个道理。什么可问,什么不可问,都是为官之道。而百姓则是问也白问。
披萨比烙饼好看,只不过用蛋糕和馒头合一起烙出披萨的点子,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西式的披萨比中式的烙饼,在上面好看,但下面还是一张饼子,好比是上面挂着北京市第4中学牌子的学校,实质还是北海中学的成绩。